今天是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2013长江上游综合考察》与水电开发

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5日

点击数: 233

8月15日,《新闻晨报》上的一篇题为《长江生态系统已经崩溃》的文章,引起了人们的普遍惊慌。该报道称"在《2013长江上游联合科考报告》发布会上,农业部长江流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简称 '长渔办')主任赵依民心情沉重地表示,总体上看,长江生态已经崩溃,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干流鱼类自然资源也已濒临崩溃,特别是金沙江流域大规模地建设水电项目,今后恐怕还会有更多的长江特有物种消失。"。

 

我们虽然不知道这位'长渔办主任赵依民,到底是一位懂业务的技术官员,还是纯行政干部。但是,从这位主任的发言内容来看,他不像一个严谨的科技工作者。尽管我们相信有众多鱼类专家参加的考察结果是可信的,但他们关于"长江生态已经崩溃,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干流鱼类自然资源也已濒临崩溃"的考察结论,却难免让人一头雾水。其主要原因是,我们不了解鱼业官员对生态系统崩溃的定义和标准到底是什么?

 

根据新闻报道细节的描述,赵主任说"长江里原有175种特有物种,近四五年来,已经有一半以上找不到了。我们在丽江附近的石鼓江段使用网具试验,一天只捞上来5条鱼,多数个体还很小,而这里过去是鱼类资源十分丰富的。 "。后来的文章里还进一步提到了,考察组在金沙江石鼓段,一共只采集到了17种鱼。我们据此猜测,采集到17种鱼的金沙江可以被定义为"生态系统濒临崩溃"。但长江里原有175种鱼,尽管近几年来一半以上都找不到了,根据一般的理解。在长江能采集的鱼类种类,至少也应该多于17种吧?然而,鱼类种类更多的长江,怎么倒是生态崩溃了呢?

 

我们不知道赵主任的"长江生态系统已经崩溃"是到底根据什么样的考察结果得到的。是不是连一条鱼都采集不到了呢?总之,赵主任的"长江生态系统已经崩溃"的笼统表述,不像是一个负责的说法。除非他能明确告诉大家,在长江河段他们已经连一条鱼都采集不到了。然而,这种情况似乎又不大可能。因为,诺大的长江毕竟不能只容许赵依民的小组去考察。如果长江里面真的已经抓不到鱼了,这个消息恐怕早就会在社会上流传了。

 

赵依民主任所发布的考察结论,不仅有关于"长江生态系统已经崩溃"的表述不清问题,还有一些故意诬蔑水电开发的嫌疑。

 

新闻报道说"金沙江里的鱼类资源为何急剧减少?赵依民认为,金沙江段密集的水电开发,导致了大量鱼类栖息地遭到破坏和丧失,而水电项目所带来的洄游通道阻断、江水水温降低等连带效果,更是严重破坏了多种鱼类的生长规律,导致其数量急剧减少。目前,金沙江干流已规划25个梯级水电开发项目,其中过半已经开始施工建设甚至投入运行。科考队发现,随着水电的开发,整个金沙江干流正在变成一串首尾相接的大型水库。科考队在对金沙江下游已经建成的水电站进行考察后发现,大坝建成后,原来的急流型河流生态系统被以深水、静水为特征的水库生态系统所替代,导致依靠急流险滩生存的鱼类失去栖息地。"

 

赵依民的这种说法,有很多疑点。"金沙江干流已规划25个梯级水电开发项目,其中过半已经开始施工建设甚至投入运行。"的说法非常模糊。听了之后让人感觉,似乎金沙江的水电已经开发的差不多了,因此,已经造成了对鱼类的严重影响。但事实上,到他们考察的时候,规划的25级电站,只有8座正式开始建设了,金沙江中游6座,下才有2座。而到考察时真正建成运行的电站只有2座半。2011年底,金沙江才有第一座水电站金安桥蓄水发电,2012年也只有阿海和向家坝开始了初期的蓄水发电。考察后两个月,向家坝水电站才完成蓄水到正常高水位。根据考察报告发布的时间,在考察期间,龙开口、溪洛渡和鲁地拉水电站,都还没有蓄水发电。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赵依民主任认为水电开发影响鱼类的原因是 "大量鱼类栖息地遭到破坏和丧失,而水电项目所带来的洄游通道阻断、江水水温降低等连带效果"。这些理由都只能在水电站蓄水之后,才有可能出现。而目前虽然金沙江规划了25座电站,但只完成了2.5座(向家坝刚刚蓄水,还没有到正常高水位,还不可能产生水温的影响,所以只算了一半)。怎么可能就出现了这么严重的问题了呢?

 

其次,我们认为这次考察结果反倒是证明了:在水电开发之前,长江的水生生态系统就已经濒临崩溃。因为,到考察的时候为止,金沙江不仅只有2.5座水电站完成蓄水发电,而且第一座水电站金安桥蓄水发电的时间也只有一年半(阿海不到一年,向家坝只有半年左右)。而一般鱼类的生命周期,至少应该有几年。在这一年多的时间内,如果没有人看到或者听说过水电站蓄水后鱼类大量死亡的情况。我们就可以断定说,现在金沙江的鱼类的状况,完全是在金沙江水电站建成之前就存在的。

 

更严重的问题的是,赵依民主任的"科考队发现,随着水电的开发,整个金沙江干流正在变成一串首尾相接的大型水库。"说法,完全是他们自己编造的谣言。因为在《2013长江上游联合科考》的考察期间,金沙江上还没有任何一座电站的蓄水与上一级水电站的形成了衔接。更不要说什么"整个金沙江干流正在变成一串首尾相接的大型水库。"了。我们搞不清楚,现实中还没有根本出现的事情,我们考察组的专家是如何"发现"的呢?

 

我们知道过去有些极端环保组织,经常会借着考察的名义编造谣言欺骗社会。想不到我们政府部门(长鱼办)组织的《2013长江上游联合科考》居然也和极端环保组织一样,借着考察的名义,就理直气壮的把自己的个人想象,当成了"发现"的考察结论来骗人。

 

请注意,我们说他们骗人,并不是指他们考察的客观结果,而是指他们对考察结果的主观归因。即"赵依民认为,金沙江段密集的水电开发,导致了大量鱼类栖息地遭到破坏和丧失,而水电项目所带来的洄游通道阻断、江水水温降低等连带效果,更是严重破坏了多种鱼类的生长规律,导致其数量急剧减少。"的说法。

 

对于他们考察的关于现存鱼类的实际状况,我们完全相信。此前,我们水电工作者以前也进行过类似的考察,而且其结果与他们的考察基本一致。遗憾是,我们毕竟不是研究水生生物专业的,所以,我们水电工作者当年的考察和调研,并不是以河流生态为主要目标进行的。我们当年关注的要点是滑坡地质灾害的治理,以及地质灾害对河流是生态的影响。因此,我们没有对整个长江上游进行调研和考察,而主要是针对地质灾害严重的金沙江的一级支流小江和二级支流吊呷河等河流的生态情况进行了调研和考察。尽管如此,这些历史的资料,也可以对极为短期的2013年长江上游联合科考,做一个很好的补充和说明。

 

我们当年的考察项目是由清华大学组织的,目的是要说明治理泥石流前后对河流水生生物的影响和变化。考察的时间是在2005年和2006年,每次考察采样的时间约为5个月。那时候整个金沙江上还没有任何水电站,这种状况对我们分析和对比今天的水电开发对河流水生生态的影响非常有参考价值。

 

2005考察深溪沟的时候,经过几个月的采样,居然没有发现任何鱼虾,只有一些低等级的水生生物。2006年考察吊呷河的结果,也基本如此。鱼、虾类的水生生物完全没有,只有一些底栖动物,主要物种为四节蜉科、蚋科、纹石蛾科等。

 

在多次考察的过程中,我们都能看到上一级支流小江的水质要比我们重点监测和采样的深溪沟和吊呷河还差得多。沿岸大量的金矿开采的污水,使得小江中根本就不可能有任何鱼类存活。也就是说,早在金沙江的水电开发之前,金沙江的一级支流就已经由于污染严重,变得鱼虾绝迹了。当然,金沙江干流的水量较大,金矿的污染被稀释了之后,有些鱼虾还是可以生存的。

 

我们另一次关于金沙江鱼类的考察是在阿海水电站蓄水发电前夕。我们在阿海水电站的鱼类增值站,遇到了一位玉龙县里渔业部门的工作人员,他告诉我们,是阿海水电站的建设,拯救了金沙江的珍稀鱼类。由于玉龙县是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水电站建设之前,他们要想获得一点鱼类保护的资金,简直是难上加难。与此同时,更让他们困惑的是,由于经济上的贫困,金沙江的珍稀鱼类保护已经成为最大的生态难题。越是国家要保护的珍稀鱼类,在市场上的卖价越高,贫困的农民就越要想方设法的捕捞到这种鱼赚钱。因此,非法的电鱼、炸鱼现象,非常普遍。面对大批解决不了温饱的农民,你怎么能要求他们一定要饿着肚子保护生态呢?对此,我们渔业执法人员实在是无能为力。于是,当地几乎形成了越是国家要保护的珍稀鱼类,灭绝的速度就越快的怪圈。

 

最近一些年,阿海水电站的建设,使得金沙江的珍稀鱼类得到了一定的保护。由于水电的开发带动了地方经济,农民赚钱的渠道多了,手中的钱多了,自然也不必再把非法捕捞珍稀鱼类鱼作为自己唯一的经济来源了。更重要的是,阿海水电站在修建的同时还建立了珍稀鱼类的增殖站。经过人工的增殖、培养,每年把几十万尾珍稀鱼苗放归金沙江。这已经使得金沙江鱼类资源日益枯竭的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几乎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向家坝水电站。当考察向家坝的时候,我们还得知,溪洛渡建设前,为了修改保护区的范围,证明该保护区要保护的三种鱼,白鲟、达氏鲟和胭脂鱼已经不存在了。有位官员曾悬赏50万,奖励任何捕捉到这三种鱼中一种的。但是,几年下来确实没有一个人,捕捉到这三种鱼。后来这三种鱼中的达氏鲟和胭脂鱼,先后被向家坝水电站的渔业工作者养殖成功了,并实现了的鱼苗多次放流。所以,目前金沙江的鱼类品种,肯定应该比金沙江水电开发之前多了。起码以前高额悬赏也没有人能捕捉到的达氏鲟和胭脂鱼,现在已经可以捕捉到了。

 

长鱼办组织的《2013长江上游联合科考》在我们当年的考察几年之后,在他们所采集到的鱼类样品中,应该就有阿海和向家坝水电站增殖放流的鱼种。遗憾的是他们的考察时间太仓卒,居然没有采集到达氏鲟和胭脂鱼这两种原来一度绝迹,现在已经人工繁殖和放流的鱼种。

 

总之,我们当年的考察,金沙江的水电站都还没有建成,但是,严重的水污染和过度捕捞就已经让很多河段的鱼虾几乎绝迹。这几年,随着金沙江水电建设的展开,金沙江鱼类的现状已经开始好转。水库移民地区的过度捕捞情况大幅度减小。水电站的对珍稀鱼类的增殖放流也开始发挥作用。

 

最后,我们需要强盗的是:如果把考察的结果立此存照,我相信将来有一天,长鱼办的官员们一定会有机会看到,由于水电开发的结果,长江鱼类资源得到了恢复的一天。因为阿海、向家坝水电站的建设,都采用了增殖放流措施,已经对当地的鱼类资源现状起到了很重要的改善作用。只不过这种改善后的效果目前还并不够理想。不过,随着更多的水电站的建设,和我国对水污染和过度捕捞的管理加强,金沙江的鱼类生态会进一步的改善的。目前,国际社会的事实已经证明:水库大坝对鱼类生态的影响,完全是可以通过采取措施加以消除的。

 

如德国的莱茵河在上个世纪末,已经生态崩溃、鱼虾绝迹。但是,通过治理污染等一系列措施,今天莱茵河的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已经恢复到了二战以前的水平。而且,他们并没有拆除一座水坝。

 

请相信,我们今天的金沙江和长江水电开发中采取的鱼类保护措施,并不会比莱茵河逊色。我国水电建设的三同时原则,也决不会再走莱茵河的先开发后治理之路。长鱼办的官员们,请相信莱茵河的结果已经证明了,水电开发完全可以有利于河流生态。请不要让社会上诬蔑水电开发的谣传,影响了你们工作重心。在鱼类保护的问题上,防止水污染,治理过度捕捞,是最重要的工作,也鱼类保护工作的核心,如果这两点做不好,长江鱼类资源永远不会有恢复的希望。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