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我国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容量和规模世界第一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6日

点击数: 279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21日说,我国通过节能、提高能效、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强生态建设等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6年-2012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3.6%,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约18亿吨。

 

苏伟当日在“留住蓝色地球之美丽中国低碳行”启动仪式上说,近年来,随着干旱、洪涝、海啸等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气候变暖带来的不利影响日益显著,蓝色地球正在发生改变,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环境成为国际共识和大势所趋。

 

苏伟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工作,从全人类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高度出发,近年来大力节能、提高能效、优化产业结构等政策措施,努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他说,在清洁和可再生能源领域,中国水电装机、核电在建规模、太阳能集热面积、风电装机容量、人工造林面积均居世界第一位,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苏伟说,由国家应对气候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办的“留住蓝色地球之美丽中国低碳行”活动将通过公益微电影、公益歌曲、低碳与气候科普校园行、低碳美丽中国论坛等多种形式,弘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通过广泛普及低碳知识、大力发展低碳科技,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努力留住蓝色的地球。

 

主办方还将在北京、上海、重庆、厦门、大连、杭州、济南、武汉、深圳、南京等十个城市举行“五公里内,骑行由我”自行车接力活动,向全社会传递“自觉选择绿色出行方式”的低碳生活理念。

 

启动仪式上,高晓松、小柯、岳敏君、印小天、张子健、陈数等多位文艺界知名人士表示,将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节能低碳,为环境保护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低碳”是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开采、燃烧煤炭等化石能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含量急剧增加,导致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严重威胁全球经济社会和生态安全。

 

能源消费总量仍在增加 借力市场推进减排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日前公布了4月份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报告,石家庄、邢台、唐山、邯郸、保定、西安、济南、西宁、太原和郑州等10个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差,其中有5个在河北省。

 

而且,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近来雾霾的身影又开始出现。以至于有人感叹,“咋供暖季过去了,还这么大雾呀?”

 

治污技术、模式有进步,但不能推崇产业技术进步而忽视产业结构调整

 

近年来,一些东部省份在大力推进调结构、转方式的背景下,其产业结构本应“趋轻”,但实际上仍在“趋重”。“举个例子,去年河北钢铁产量为1.64亿吨,城市空气质量能好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

 

高耗能的钢铁业,以密集的方式聚积在极为狭小的空间里,无论采取哪种清洁生产和集中治污方式,均无法解决超出当地环境容量导致的污染问题。

 

“除了这些年的投资问题,也与财税制度不无关系。房地产受到调控,土地财政受到了抑制;加上已经找不到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于是一些地方开始搞‘腾笼换鸟’。”该专家表示,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迁出后,换什么“鸟”才能带来更多的财税收入,并保证当地GDP不被别的省份超越?显然,重化工业就是一只最好的“鸟”。一些省份打着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环保的旗号,又把重化工业请了回来,尽管其设备工艺往往比原来先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齐建国表示,当前,治污技术、模式有了进步,但不能推崇产业技术进步而忽视产业结构调整,要知道污染的累积效应也极为严重。

 

我国工业化尚未完成,重化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节能减排压力仍然很大

 

“2012年,由于经济发展减速,我国工业尤其是高耗能行业发展减缓,节能减排压力相应减轻了一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表示,未来的节能减排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我国还有10年左右才能完成工业化过程,其间对于重化工业的需求仍然较大;而且只要2—3年,就能度过当前的经济低谷期,到时节能减排的压力又会明显加大。

 

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仍在持续增加。据《2012中国节能减排发展报告》显示,从1990年至2011年,我国单位GDP能源强度下降56%,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下降58%,节能减排取得明显的“单位成效”。然而,在此21年间,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了3.5倍,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也增长了3.4倍。“目前,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仍未达到峰值,只有实施总量控制目标和措施,在基本完成工业化阶段后,才能促使化石能源消费总体上趋于稳定。”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何建坤表示。

 

而且,不容忽视的是,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尤其是重化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加大了西部地区的节能减排压力。近年来,我国节能减排指标任务没有如期完成的省份,大多数集中在西部。据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发布的《2012中国节能减排发展报告》显示,2010年,青海、甘肃、内蒙古等三省(区)的电解铝总产量已接近山东、河南两省,两大产地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26.5%和32.7%。

 

此外,欧美国家对我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实行“双反”,加上国内新能源市场发展滞后,导致改善能源结构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受阻。

 

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核算统计与评价体系

 

以污水处理为例,一些地方热衷于亲自搞项目、抓建设,而不是在规划、标准、监管、执法等方面履行自身职责。地方投入巨资建起污水处理厂,检查验收后就不管了。随后,这些污水处理厂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往往减产、停工、造假,起不到应有的治污作用。目前,全国投运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共3836座,存在上述问题的污水处理企业不在少数。为此,环保部日前向全社会进行公告,要求加强监督检查,确保稳定运行。

 

“以新能源为例,目前一些地方采取救企业、救GDP的办法,将会拖延企业重新洗牌的时间,加大最终退出成本。”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与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李俊峰表示。

 

“节能减排单纯由政府推动会有副作用,比如‘十一五’末期就出现了拉闸限电、突击达标等问题。而用市场化手段推进节能减排,具有低成本、高效率、较公平等优点。”李佐军表示。

 

据介绍,“十一五”期间,我国的节能减排以各级政府推进为主导模式。“十二五”期间,预计将向市场力量推进的模式演化。然而,如何破除这种市场模式的主要障碍?

 

“关键在于能否建立‘绿色GDP’考核体系,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核算统计与评价体系。”齐建国表示,应在传统的国民账户核算体系基础上进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创新,将“社会共有自然资产”核算纳入国民财富统计评价体系,对污染损失进行计量评价,并用来考核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政府业绩。否则,我国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可能都将流于形式。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