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能源“走出去” 缘何“最失败”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03日

点击数: 442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刘建兴在“构建多元投融资机制,促进亚太区域互联互通”研讨会上透露,能源和电力是过去十年中国企业“走出去”失败项目金额最多的领域。

 

据刘建兴提供的数据,2005年~2014年间,我国能源和电力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失败项目金额最多,达893亿美元,占同期全部失败项目金额的36.3%。

 

 


  这表明,高收益的能源领域投资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

 

《中国科学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国能源企业对外投资失败的原因既包括企业自身的投资手段不力,对投资对象、投资区域的判断和把握失误等,同时也涉及非市场因素的风险,如政治层面的反垄断调查、人文层面的劳资矛盾等问题。

 

投资对象集中致潜在风险大

 

“对于能源产业而言,其前期资金投入巨大,回收周期较长,短期经济效益并不明显。”一位不愿具名的暨南大学教授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为了较快实现成本回收与周期盈利,我国能源企业大都将资金进行了集中式的对外投放,普遍将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产业作为首要投资对象。

 

龙源加拿大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印证了这一说法:2004年以来,我国海外能源投资主要以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为主,其中与石油相关的投资累计达1477亿美元,与天然气相关的投资累计达285亿美元,两者合计占到中国海外能源总投资大约78%。

 

该教授分析,相对集中的资金投放,加大了对于投资对象的依赖黏性,其自身利益也与投资对象牢牢捆绑。而为了获取经济效益,则必须保障投资的后续跟进。这就使得我国能源企业对外投资面临着较大的潜在风险。

 

我国曾经与委内瑞拉的石油开采合作就是一个深刻教训。


  2008年,我国与石油能源大国委内瑞拉签订了石油开采的长期合同,以中石油为代表的中方企业在该项目上投入了巨额资金,甚至暂停了原本计划在其他地区的投资项目,并将资金也调配至委方的石油项目之中。然而,由于委方原因,双方合作的石油项目始终处在开采运作缓慢、出油质量较差的尴尬阶段,为了维持既有项目的推进进度,中方企业不得不持续投入资金进行后续支持,但经营状况始终未见好转。委方则开始提出项目暂停、约定赔偿等,双方合作的石油项目被迫进行重组,而中方企业也因此损失了近200亿美元的巨额资金。

 

此外,龙源加拿大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分析师段永平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由于我国能源企业对外投资起步较晚、起点不高,对资金和投资手段的认知与驾驭也较为单一,实际运用缺乏灵活性,导致了一些收购、并购项目的失败。

 

  政治风险评估须重视

 

“从近年的实践来看,非市场风险已经成为了我国企业海外投资过程中的重要威胁。”神华科技研究院研究员申万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非市场风险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政治风险。

 

事实上,从2005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185亿美元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遭到政府干扰以失败告终开始,每年中国海外能源投资都有因受到政治因素干扰而不成功的案例。

 

记者从龙源加拿大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海外能源投资因受到干扰而导致没有成功交易的项目投资额累计超过800多亿美元,以项目投资额来估算,中国海外能源投资因受到干扰而没有成功交易的比例约为25%。

 

“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从10亿美元增长到1000亿美元花了13年,而且大多集中在风险敏感度高的能源资源行业。短短时间内如此迅速的投资扩张,当然容易让东道国产生激烈反应,也就意味着投资面临的政治风险至少在短期内还会继续增加。”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政治学副教授郑宇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郑宇表示,投资企业与东道国进行利益分配大有讲究。“在能源资源开采行业,传统方式是东道国政府按照产值定额征税。这种方式确保了政府稳定的收入,但弊病在于没有考虑价格变动对政府利益的影响。”也就是说,一旦产品价格上涨,跨国公司获利丰厚,政府就容易眼红,产生国有化的冲动。

 

“政治风险实际上是投资的大环境,有一些企业对这种风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政治风险是不可控风险,转移度低,所以在收购过程中要重视对当地政治风险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有计划地控制投资的规模和进度,另外还要配置相关的保险来缓冲这种风险。”郑宇提醒道。


  投资前景仍乐观

 

尽管面临着诸多挑战与风险,但业内依然十分看好能源领域的对外投资发展。

 

“中国目前是全球对自然资源矿产和能源需求量最大的国家,国内资源已经不能充分满足社会和生产力的需求,投资海外能源矿产是由供求关系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段永平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

 

此外,目前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主体还是国有企业,从使用外汇储备的角度来说,投资能源矿产是海外国有资产保值升值比较好的选择之一。

 

“你希望中国企业加强在贵国哪些行业或领域的投资?”今年年初,新华社走访了20位来自六大洲国家的部(局)长、驻华大使、贸投机构负责人和区域地区一体化组织官员,得到的排名第一的答案是:能源。

 

土耳其经济部副部长塔里克˙苏曼斯表示,该国正在计划高达1300亿美元的能源投资,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德国外贸与投资署驻华代表韩佩德则认为,基础设施、电网电线、变压设备等“一切与智能电网有关的”项目,都是可能进行投资合作的领域。

 

而在发展相对滞后的地方,比如巴基斯坦和太平洋岛国,对传统能源设施的需求则非常迫切。巴基斯坦计划与发展部部长阿赫桑˙依克巴尔认为,电力问题是制约巴基斯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在中巴经济走廊中,火电设施角色依然重要。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刁春和表示,在能源建设领域,很多国家都有和中国企业合作的愿望。“总体而言,我们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当然,我们也有一些不太成功的项目。”刁春和同时坦陈,其主要原因是国内企业对东道国的情况研究不细、了解不深,如当地的环境技术标准、市场规则、工会影响力等。这些情况在不够发达的国家开展业务时表现得并不突出,但在企业进入东欧、拉美等新市场后就浮出水面了。

 

“这也是现在这个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我们确实发展得很快,但研究能力、人才管理水平等方面跟不上、与业务需求不相适应,总是完全照搬国内的那套理念、习惯,最终是行不通的。”刁春和如是道。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