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煤炭业绩是谁的手在推高?(社评)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09日

点击数: 123

尽管有管理部门强力、频繁地"调控",煤炭业绩今年还是坐上了"热气球",直冲云天。

 

10月3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前三季度煤炭消费数据显示,煤炭消费出现反弹,煤炭采选业利润应声骤增至2262亿元,同比暴涨7.2倍。

 

煤炭"黄金十年"的鼎盛落幕至今让人记忆犹新——高调的煤老板"销声匿迹",企业业绩大幅跳水,工人工资大幅下降,政府部门被迫频频"救火","帮扶"新政屡次出台,聚力解决煤炭困境。如今,煤炭业利润"猛抬头",终于可以"喘口气"了。

 

综合来看,在煤炭消费连续3年下降的情况下,利润高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在能源消费迅速回暖的环境下,有高需求拉动,煤价自然跟着"水涨船高",从2016年中期的不足400元/吨,到冲破600元/吨,后期虽有微弱起伏,却始终没有低过550元/吨;另一方面,随着去年煤炭行业去产能工作的启动,276天工作日、强化安全管理、落实环保要求严格产能释放、整治违规超产煤矿等措施陆续出台,去产能效果也可圈可点——2016年去产能目标提前超额完成、2017年去产能任务目前也已超额完成,因此,企业甩掉了部分"沉重包袱",为利润的增长夯实了基础。

 

形势看似大好,但实际上今有发改委约谈压价,明有政府强制制定库存,部分地区供给失衡也开始显现,总让人感觉哪里不对劲——管理部门在价格起落、利润涨跌之间,是助推还是平抑了波动?其在资源配置中是不是已经取代市场,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这一系列举措是管理部门在"抽丝剥茧",还是在"作茧自缚"?为何看上去,更像是"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

 

煤炭作为当前我国用量最大的基础能源,其价格的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煤价飞涨,首先撩起的便是"煤电顶牛"——在煤炭企业利润增加2000亿元的同期,煤电行业购买电煤的成本同比增加2000亿元——煤炭、电力双方"蛋糕"易手,这种场景近年来在双方之间已屡屡上演,不再新鲜,堪称"俗套";而在诸如建材、钢铁、化工等行业,因煤价上涨而导致的成本上升,影响企业盈利水平的情形屡见不鲜;更有甚者,个别用煤企业一煤难求,连维持基本生产都成了问题……

 

看来,对于通过推动煤炭去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相关部门而言,仅有强有力的执行、落实还不够,还需进一步明晰:对煤炭产能基本数据是否摸清?去产能措施是否足够科学、灵活?政府之手是否伸得太长、太频繁,扰乱了"市场煤"?

 

如何平衡"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与"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本就是一道复杂的题目。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的优势,可以在短期内让煤炭行业的供需、价格发生变化。但市场经济的调控,应当以间接调控为主,谨慎使用直接行政手段。

 

以行政指令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固然简单痛快,但难免存在扭曲政企关系,造成调控力度难达精准、治标不治本等问题。而从煤炭行业自身角度而言,优胜劣汰本是市场法则。煤炭行业问题凸显之时正是深刻变革之际,也恰是煤炭行业自我诊断、涅槃重生的大好时机。

 

其实,合理有效的经济制度,是转型期社会宝贵的稀缺资源。政府作为经济制度的主要建立者,应科学做好顶层设计,依靠长期、系统的制度进行间接调控,这比短期、频繁出台和调整政策要好得多。

 

发展中的问题还是要在发展中解决。当前,煤炭行业正处深刻变革之时,能源革命亦在向纵深推进之际,做好"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协调好、配合好"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显得尤为必要与迫切。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