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7月24日 星期三

三峡是一项让全国人民放心的一流工程

来源:三峡集团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08日

点击数: 180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

 

三峡集团原总工程师张超然

 

今年9月,随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综合技术难度最高的三峡垂直升船机正式进入试通航,标志三峡枢纽工程最后一个建设项目已圆满收官。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三峡工程已全部竣工。

 

近期,我们有幸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三峡集团原总工程师张超然,同他一道回顾建设三峡、开发长江筚路蓝缕的不凡经历,听一听他对三峡工程“那些事”的精彩解读。  

 

记者:

 

1966年,您从清华大学毕业从事水电事业,到今年已51年。在半个世纪中,您主持过多项大中型水电站的勘测设计工作。在您的眼中,水电开发对于一个国家、特别是中国有着怎样的意义?

 

张超然:

 

1966年2月,我从清华大学水利工程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水利电力部成都勘测设计院,在那里工作了31年,曾任设计总工程师、副院长和总工程师等职务。1996年8月,上级组织调我到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工作,担任总工程师职务,一直到2014年。2015年7月,我从三峡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岗位上退休。

 

我感到自己很幸运,毕业后分配到四川工作,西南是我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四川是我国水电资源技术可开发容量最大的省份。后来,又投身三峡工程的建设,给了我为国家水电建设作更多贡献的机会。在成都勘测设计院工作期间给了我很好的机遇,前后参加和主持过20多个大中型水电站的勘测设计,特别荣幸的是作为设计总工程师,参加和主持了二滩水电站勘测设计工作,这是我国第一座高度超过200米的高坝,也是我国二十世纪建成的装机容量最大水电站。

 

1996年8月,我来到三峡集团公司时,三峡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20年来,全体三峡工程建设者,在“为我中华、志建三峡”的三峡精神激励下,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牢记使命,不辜负党和全国人民的要求和期盼,把三峡工程建成了世界一流工程。

 

三峡工程的成功建设和取得的重大成绩,首先应归功于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英明决策和正确领导,归功于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库区百万移民的无私奉献。三峡工程是“千年大计、国之所系”的工程,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和关心,是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投票通过的建设项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标志性工程。三峡工程是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体三峡工程建设者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的成果。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水,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治水的历史。治国先治水,治水兴邦,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共识。中国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度,只有治水,才能为老百姓提供基础性的安全保障。近年来,我国每年仍有数千万人口受水、旱灾害,表明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尤其是运行和维护任重道远。

 

从世界范围看,水电开发对一个国家的意义是毋庸质疑的,一个国家的发展崛起往往离不开水电的开发。世界发达国家,水电开发水平均达到百分之七十左右,瑞士甚至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我国可开发水资源总量位于世界第一,技术可开发量达5.42亿千瓦。目前,我国水电总装机容量已达3亿千瓦,仍有较大的开发空间。  

 

记者:

 

作为建设三峡工程的总工程师,您亲历了三峡人奋发图强、攻克技术难题的过程。在三峡工程建设中,有哪些重大技术突破?这些技术攻关对我国乃至世界水电开发有什么贡献?对我国的提升制造装备能力、迈向制造大国有哪些重要意义?

 

张超然:

 

在建设三峡工程过程中,我们坚持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

 

管理创新突出体现在三峡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三峡工程的质量重于泰山,国家要求必须把三峡工程建成质量一流工程。在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成立了由我国水利电力界最有权威的院士和专家组成的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对三峡工程质量进行指导和检查;三峡集团公司成立了由项目法人、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各方质量责任人组成的三峡质量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现场的质量管理;成立了三峡工程质量标准评定委员会,负责编制和审查三峡工程质量系列标准,为建设一流工程提供技术保障。在工程建设中,提出了以零质量缺陷实现零质量事故、以零安全违章保证零安全事故的“双零目标”质量安全管理理念。强调“不留工程隐患是三峡工程质量的最低标准,也是三峡工程建设的最高原则”。三峡工程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系列的质量标准,工程质量优良。

 

2008年三峡水库开始蓄水至正常设计水位175米,至今已安全运行8年,并经受了多次洪水考验。原型监测成果表明:三峡枢纽工程建筑物工作性态、电站和船闸运行正常。事实证明,三峡工程是质量一流的工程,是让全国人民放心的工程。2013年11月,三峡工程获得“全国质量卓越奖”殊荣。

 

在技术创新上,三峡工程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性成果。截至2015年,三峡枢纽工程建设中有17个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1个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一是自主研发和创新如超高水深、大流量截流和上下游围堰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混凝土坝高质快速施工筑坝技术,双线五级船闸直立墙开挖变形控制技术和高水头船闸水力学关键技术,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筑坝技术,特大型水轮机蜗壳埋入新技术等。    

 

二是技术引进再创新,把开放市场、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有机结合的“三峡模式”,实现了我国水轮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从32万千瓦到70万千瓦机组的跨越,加快了我国重大水电装备国产化的进程,并陆续实现了单机容量77万千瓦到100万千瓦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的研制能力,位居世界前列。

 

日前投入试运行的齿轮齿条爬升、短螺杆长螺母柱安全保障的全平衡垂直升船机也是在引进德国升船机技术的基础上,中、德双方合作再创新的成功典范。我们先后攻克了150米高的复杂钢筋混凝土塔柱精细化施工技术,大型埋件和齿条、螺母柱高精度安装技术,钢筋混凝土塔柱与特大型承船厢抗震和减震技术,特大模数齿条加工制造关键技术等,其技术居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 

 

三峡工程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始终依靠全国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通力合作、协同攻关,充分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三峡工程的科技创新一是集成性的创新,二是从实际出发,问题导向的创新。三峡工程的成功建设大大带动了我国水电建设水平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带动了整个水电行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大大提升了我国水电装备设计制造能力、推进我国从水电大国走向水电强国起到了重要作用。

 

记者:

 

三峡工程是长江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工程。近年来、特别是今年的汛期,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是怎样发挥和体现的?

 

张超然:

 

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是防洪,是长江流域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三峡工程建成后,可使长江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可有效保护长江下游江汉平原1500万人口和2300万亩耕地免受洪灾的威胁。自从2008年三峡水库蓄水达到175米后,到2013年底,共拦蓄洪峰24次,累计拦蓄873亿立方米,累计产生的防洪经济效益达925.2亿元。随着上游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等一大批大中型水库的投产运行,已基本形成以三峡工程为中心的长江流域防洪体系,对保证长江流域的长治久安起到了基础性的保障作用,大大促进了长江经济带持续健康发展。

 

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自1998年以来严重洪涝灾害的严峻形势,三峡水库的调度运行,严格执行防汛主管部门的调度指令,统筹兼顾、科学调度,并不断优化水库防洪调度方式,使三峡工程在确保完成设计防洪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对城陵矶地区的防洪作用和对中小洪水的拦洪作用,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得到全面提高,充分发挥了三峡工程的防洪功能。

 

2010年、2012年三峡入库最大洪峰流量均超70000立方米/秒,通过三峡水库拦洪削峰,削减洪峰40%,控制沙市站水位未超过警戒水位,保障了下游的防洪安全。今年6月30日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连续遭受强降雨的侵袭,具有降雨强度大、洪水量级大、超警戒水位河流多和长江干流水位高的特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形势十分严峻。

 

7月1日,三峡入库洪峰达50000立方米/秒,通过三峡工程的防洪调度,削减洪峰19000立方米/秒,避免了与长江中下游形成的洪峰叠加遭遇,大大缓解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洪峰过后,根据中下游的严峻防汛形势,多次适时减小出库流量。自6月10日至9月10日,三峡水库拦洪总量达97.8亿立方米,有效降低了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最大程度减轻了中下游的受灾损失,发挥了显著的防洪效益。

 

但是,三峡工程不是长江防洪体系的全部,它不可能“包办一切”,一个完整的长江流域防洪体系要依靠全流域梯级水库、堤防和水土保持等多个方面。但是三峡工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基础性的安全保障作用。

 

 

记者:

 

三峡工程历经百年梦想、数十年论证和二十多年的建设,可以说是世纪工程、民族工程。今年是三峡工程整体验收之年,您对三峡工程的评价是怎样的?

 

张超然:

 

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三峡枢纽工程已全部竣工,除升船机工程待明年试运行满一年后进行竣工验收外,枢纽工程已全部通过竣工验收。国务院三峡枢纽工程验收组在三峡工程整体竣工验收鉴定书上的结论是:“枢纽工程水工建筑物、金属结构、机电设备及安全监测设施的施工、制造、安装质量符合国家、行业有关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工程质量合格;枢纽工程自蓄水以来,经受了正常蓄水位175米的考验,运行正常;枢纽工程运行以来按有关规程和调度方案开展了防洪、发电、航运和水资源调度,发挥了显著的综合效益。”

 

三峡工程是集全国人民的力量建设起来的工程,是代表国家形象的伟大工程,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标志性工程,它的决策是完全科学的决策。三峡工程质量是优良的,是让全国人民放心的工程。

 

三峡工程效益显著,除了防洪、发电、航运效益以外,还有减排和水资源利用效益。截至2016年9月底,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已达到9645亿度,与火电相比,节约标准煤3.25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26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887.1万吨,减排和环境效益明显。到目前为止,在清洁能源规模和利用效率上,风电、太阳能其经济性和规模都不如水电,因此水电在节能减排、发展清洁能源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在社会上对三峡工程不同的声音主要集中在生态和移民方面。三峡工程对生态方面有利有弊,但是利大于弊,三峡水库已发挥了生态调度和生态补水的功能,并在今后的调度运行中将不断扩展和完善生态效益。三峡水库淹没了部分土地,但是淹没的土地的产出和数量比保护的土地少多了,人口搬迁涉及130多万人,但这也是库区脱贫致富的难得机遇。从实际效果来看,三峡库区的发展与全国发展是同步的,在某些方面高出全国的平均水平。三峡集团设立了三峡水库基金,切实保障移民利益的得到落实,促进水库移民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

 

总之,三峡工程“规模巨大,效益显著,影响深远,利多弊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

 

记者:

 

当前,社会上还存在着对三峡工程的不同看法,特别是每年的雨季,往往真正的洪峰还没有到来,舆论的“口水”早已汹涌而至。您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张超然:

 

社会上对三峡工程提出异议的主要原因在于不了解三峡工程的论证和建设的历史过程,不了解三峡工程的成功实践;另一方面是不能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而是片面的看问题,对全局和有利方面往往视而不见,对局部、个别甚至没有的问题,肆意扩大和编造。我认为,对三峡工程有异议,是件好事,我们应正确看待,虚心听取,努力把三峡工程管理、运行得更好。今后随着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不断显现,我相信一些片面和无科学依据的舆论会逐渐减少。

 

这里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过去,国际上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士比国内多,现在国际上反对声音越来越少,而对三峡工程给予的高度评价越来越多。实际上,三峡工程凝聚了包括世界范围内水电同行的智慧。1955-1960年,前苏联政府派遣专家来华协助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研究工作,当时有几十位苏联专家协助我们进行长江流域规划。1980-1984年,美国政府就三峡工程综合利用开发技术开展合作,并派遣垦务局专家来华进行技术指导。1985-1988年,加拿大国际项目管理集团编制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世界银行对该报告进行了复核,认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个解决防洪和改善航运的、具有吸引力的项目,并将是一个新的重要的水利可再生能源基地,没有一个现实可行的替代方案能对长江中下游起到同等的防洪作用,建议应该早日兴建。另外,意大利、瑞典、巴西等国家都先后与三峡工程进行过技术合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先后有美国、日本、挪威、德国等国专家到现场技术交流和帮助。

 

可以说,三峡工程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建设三峡工程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也是国际水利电力界共同的愿望。 
 

记者:

 

您对于当前国内水电资源开发有什么看法?

 

张超然:

 

我国在水电建设中,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开发建设,更要运行好、维护好水利水电工程;要强化流域水工程的统一管理,实现梯级水库的统一调度,最大限度利用水资源,提高综合效益;同时,要切实做好移民规划和安置工作,实现水库移民脱贫致富和库区经济社会发展,把水利水电工程建成生态文明工程和民生工程。

 

当前,我们在水电开发建设上尚缺乏全国统一的规划和组织协调,在项目建设上存在浮躁的思想,片面追求进度,容易留下质量隐患。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全国和流域的科学规划,统筹协调,促进水电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条河流应该由一个责任主体负责开发建设和管理,做到科学开发、统筹开发和可持续开发,最大程度上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水库移民的根本利益。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