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13日
点击数: 395
水轮发电机组迈入百万千瓦级,并非中小型机组的简单放大,而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白鹤滩之前,百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组是世界水电行业的“无人区”
六项关键技术指标世界第一,白鹤滩成为继三峡工程之后,中国水电引领全球的又一张“国家名片” 近日,我国“西电东送”重大工程,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按计划,白鹤滩水电站将于2022年7月实现全部机组投产发电。我国西南大山的滚滚洪流,将通过又一座巨型电站,源源不断送出更多“绿电”,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促进经济绿色转型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在建设现场了解到,白鹤滩水电站六项关键技术指标达到世界第一,是继三峡工程之后,中国水电引领全球的又一张“国家名片”。
白鹤滩水电站单机容量为10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是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水电机组,标志着我国水电重大装备国产化水平、技术水平稳步提升,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实现中国水电引领全球。
勇闯世界水电“无人区”
六项技术世界第一
位于四川省宁南县和云南省巧家县交界处金沙江干流下游河段上的白鹤滩水电站,是目前全球在建规模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仅次于三峡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勇闯世界水电“无人区”,创造了六项世界第一。
“百万机组”领跑全球。作为全球首个单机容量达百万千瓦的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发电机组的研制和安装难度空前。分别承担右岸、左岸发电机组生产的哈电集团、东方电气集团各自用“独门绝技”成功研发出产品,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地下洞室群创世界之最。白鹤滩水电站的机组厂房建在地下,厂房系统、输水系统、泄洪系统、交通网络等在金沙江两岸的大山内部纵横交错。白鹤滩水电站工程枢纽部分设计总工程师陈建林介绍,地下洞室施工克服了柱状节理玄武岩、高地应力等困难,开挖量达到2500万立方米,地下工程里程数达到217公里,均为世界之最。
圆筒式尾水调压室规模最大。白鹤滩水电站共布置8座尾水调压室,左岸、右岸各4座,调压室“两机共用一室,采用圆筒形阻抗式布置”。竖井加上室内顶拱,深度超过百米,相当于33层楼房的高度。
抗震参数在300米级高拱坝中位居全球第一。白鹤滩工程处于川滇地震带,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联合国内抗震经验最丰富的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开展高拱坝的抗震安全研究,提出抗震措施,确保特高拱坝的抗震安全。
低热水泥破解“无坝不裂”世界难题。混凝土放热导致的“无坝不裂”是全球性难题。水电四局白鹤滩施工局党工委副书记焦翔介绍,白鹤滩特高拱坝首次全坝采用专用低热水泥混凝土,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还具有温升缓慢、温升小、收缩小、综合抗裂性能高等特点,大坝没有出现温度裂缝。
“镜面混凝土”折射工艺之最。白鹤滩水电站有世界最大无压直泄洪洞群,只需18分钟就能灌满整个西湖。记者在泄洪洞内看到,混凝土过水养护后如同镜面,清晰地倒映出人影。仓与仓之间看着有施工缝,但摸上去平整光滑。“镜面效果不只是美观,更重要的是减轻高速水流空化、气蚀等影响。”泄洪洞项目负责人王孝海介绍。
完备产业链优势
重大水电装备登上巅峰
白鹤滩水电站工程建设中的一系列科研攻关彰显了我国完备的产业链在锻造大国重器、建设超级工程中的优势,把我国水电设计水平、施工能力、重大装备制造能力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白鹤滩水电站共设计安装16台单机容量为10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是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水电机组,为重大水电装备国产化巅峰。
水轮发电机组迈入百万千瓦级,并非中小型机组的简单放大,而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白鹤滩之前,百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组是世界水电行业的“无人区”,研制与安装难度远大于世界在建和已投运的任何机组。
哈电集团、东方电气集团分别承担白鹤滩水电站右岸、左岸发电机组生产制造。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陶星明介绍,为了破译“转轮综合效能最优”的极限密码,科研团队开创性设计出了15个长叶片和15个短叶片相结合的独特转轮结构,兼具优秀的能量性能、空化性能和稳定性能。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赵永智介绍,东电电机研发出包括机组总体设计、转轮研发、核心部件制造、磁极绕组空内冷技术等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
白鹤滩水电站泄洪洞龙落尾段体型复杂,最大坡度达到23°,“泄洪洞项目管理团队联合施工单位对大坡度环境下常态混凝土运输展开专题研究,自主设计研发了大坡度重载自动化运料系统。”王孝海介绍,这套系统实现了一键启动、全程自动控制,并配备四套安全控制装置,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保证了常态混凝土运输效率和质量,也确保了运输过程的安全。
三峡集团白鹤滩工程建设部党委书记何炜介绍,除发电机组外,白鹤滩已成功研制运用800兆帕级高强蜗壳钢板、750兆帕级磁轭钢板,为水电行业的全面技术跨越打下坚实基础。
从制造到创造到制定标准
中国水电引领全球
从三峡电站70万千瓦的单机容量,到向家坝的80万千瓦,再到白鹤滩的100万千瓦,一系列科研攻关和技术管理创新之下,我国水电重大装备国产化水平、技术水平稳步提升,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实现中国水电引领全球。
——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胡伟明介绍,在三峡水电站建设时期,走的是“市场换技术”的道路。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艰苦过程,中国水电装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主变压器、调速器、输变电、起重设备等整个产业链全部国产化,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赵永智说,中国掌握了水电机组生产制造的核心技术,才能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掌握话语权。
——掌握核心技术并不是朝夕之功,贵在锲而不舍。20多年来,三峡集团与哈尔滨电气集团、东方电气集团携手,依托三峡工程和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白鹤滩水电站等重大工程项目,有步骤地推进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水电装备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升级。
——制定标准引领创新。为了将白鹤滩水电站建设成精品工程,确保单机容量10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顺利投产发电,三峡集团制定了一系列高于“国标”的三峡标准。何炜说:“‘三峡标准’不光针对水轮机组本身,还包括原材料、所有机电配套设备等;不光针对质量,还对安全管控、工程管理有要求。”
现场施工人员说,“三峡标准”引领中国水电装备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带动了中国水电装备全产业链升级换代,对行业发展有重要的带动和指导作用。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