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15日
点击数: 524
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根据《规划》要求,到2025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较“十三五”翻一番,达到62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较“十四五”再翻一番,达到1.2亿千瓦左右。
面对1.2亿千瓦的装机目标,在9月9日国家能源局召开的媒体吹风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相关负责人指出,从设计、施工,到相关装备制造,我国都有足够的产业能力支撑起庞大的新增装机需求。
“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强劲的发展动力”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规划部主任严秉忠表示:“无论是对标国际还是立足国内,我国抽水蓄能发展都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强劲的发展动力。从国际方面看,欧美国家建设了大量抽水蓄能电站和燃气电站,其中美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发展较快,抽水蓄能和燃气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比例均超过10%。但目前我国抽水蓄能和燃气电站占比仅为6%左右,其中抽水蓄能占比仅1.4%。考虑到我国天然气资源相对匮乏,天然气消费对外依存度较高,燃气电站发展空间受限,与发达国家相比,抽水蓄能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在国内发展基础方面,《规划》指出,我国开展了全国性的抽水蓄能站点资源普查。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地形地质、水源条件、水库淹没、环境影响、工程技术及初步经济性等因素,在全国范围内普查筛选资源站点,分布在除北京、上海以外的29个省(区、市)。
“丰富的站址资源、广泛的地域分布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严秉忠表示,不仅如此,从行业需求出发,到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到2035年,我国电力系统最大峰谷差预计将超过10亿千瓦,“新能源占比的大幅提升迫切需要灵活调节电源来保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内在需求。”
“明确了抽水蓄能产业未来发展的工作重点”
立足发展目标,《规划》还提出了做好资源站点保护、加强规划站点储备和管理、积极推进在建项目建设、加快新建项目开工建设、因地制宜开展中小型抽水蓄能建设、探索推进水电梯级融合改造、加强科技和装备创新、建立行业监测体系的重点任务。
“八大任务的提出,明确了抽水蓄能产业未来发展的工作重点。”严秉忠表示,在重点任务的设计中,《规划》更加强调了抽水蓄能的多元化灵活性布局。“例如,明确抽水蓄能电站重点布局在新能源快速发展和电力系统调峰需求大的区域;在核电和新能源基地化发展的区域,重点布局一批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形成互补共赢、打捆开发的新模式;在负荷中心和大规模受电区域,布局抽水蓄能电站以服务电力系统需要。”
此外,通过重点任务,《规划》共提出了总装机规模约3.05亿千瓦的储备项目。严秉忠强调,这是我国首次提出抽水蓄能项目储备库的概念,为抽水蓄能电站加快建设提供了保障。“同时,这也是我国首次将中小微抽水蓄能和常规水电项目融合改造纳入国家级规划,为抽水蓄能产业的全面和创新发展创造了条件。”
“发展目标不仅在于装机量的增长”
就产业定位而言,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强调,抽水蓄能具有调峰、填谷、调频、调相、事故备用等多种功能,是目前最成熟、最可靠、最安全、最具大规模开发潜力的储能技术,对于维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低碳转型压力不断增加,我国全力以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抽水蓄能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机遇期。
“此前,抽水蓄能的相关规划都是和常规水电合并发布。此次是第一次将抽水蓄能作为一个独立、完整产业发布全国性的发展规划,从产业资源、产业能力、产业目标和产业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和阐述。其发展目标不仅在于装机量的增长,更要形成技术先进、管理优质、国际竞争力强的抽水蓄能现代化产业,培育形成一批抽水蓄能大型骨干企业。”严秉忠认为,这对于加快抽水蓄能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作用。
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抽水蓄能产业的壮大也将带来一系列综合效应。《规划》分析指出,抽水蓄能电站是生态环境友好型工程,将支持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和消纳利用,减少化石能源消耗,降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
严秉忠强调,抽水蓄能电站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打捆开发的新模式将很大程度解决出力不稳、消纳困难等困扰新能源发展的难题,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实施大规模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带动当地绿色能源产业发展。
此外,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任育之指出:“从价格方面,国家发改委今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已经健全了抽水蓄能电站费用分摊疏导方式。从政策层面,抽水蓄能也将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方式,获得更多的金融和财政支持。从投资主体的市场定位而言,国家也已经逐步放开,不仅仅是电网企业,很多发电企业也开始参与到抽水蓄能项目的建设中。这些都将有力调动和激发市场对抽水蓄能电站的投资热情和信心。”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