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26日
点击数: 394
记者9月23日从南方电网获悉,到2035年南方电网将新增抽水蓄能装机容量3600万千瓦,强力支撑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未来十五年的“十四五”到“十六五”期间,南方电网将持续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建设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服务好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海南自贸港等国家战略的落实,共同开创低碳绿色未来。
南方电网覆盖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海南五省区,并与香港、澳门地区以及东南亚国家电网相联,电网东西跨度近2000公里,网内拥有水、煤、核、油、气、风力等多种电源,并通过远距离、大容量、超高压输电,实施大规模西电东送,清洁能源占比较高。在国家“双碳”目标引领下,南方电网公司积极行动,做出了2030年前基本建成新型电力系统的部署。
为达至上述目标,9月14日,《南方电网公司关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旨在全力推进公司绿色低碳发展,更好地推动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和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等相关工作落实,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意见》明确,到2025年,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新增装机1亿千瓦左右,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提升至60%;到2035年,在2025年基础上再新增装机1.5亿千瓦以上,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提升至70%。
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电网,将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重大挑战。以风电、光伏等为主体的新能源,其输出电力具有随机性、间歇性、波动大等特点,与供电需求不同步、错位明显。如何尽量吸纳这些宝贵的清洁能源,又能平稳可靠地满足用户用电需求?新建大规模调节能源成为关键环节。目前技术最成熟、应用规模最大、经济性也比较好的调节能源就是抽水蓄能。因此,南方电网在未来三个五年计划中,加快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建设成为必然的选择。
抽水蓄能电站是利用电力系统负荷低谷时的电能将下水库中的水抽至上水库,转化为势能储存起来,在电力负荷高峰期再放水至下水库发电。它可将电网负荷低时的多余电能,转变为电网高峰时期的高价值电能,是目前解决电力大规模储存难题的成熟方案,具有运行灵活、反应快速等优点,被誉为大电网的“调节器”、“稳压器”和“充电宝”。而电池储能等新型储能具有布局灵活、响应速度快、调节精度高等优点,能够在电力系统削峰填谷、电压补偿、频率调节、电能质量治理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也将成为电力系统的重要调节手段。
2006年7月,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公司正式成立,目前,该公司已建成投运的电站8座,还建成投运了国内首座兆瓦级电池储能站(目前投运10兆瓦),总装机容量1073万千瓦。另有在建抽水蓄能电站2座,总装机容量240 万千瓦,正在开展前期工程的电站3座,总装机容量360万千瓦。
截至目前,在建的梅州抽水蓄能电站总体进度完成约85%,阳江抽水蓄能电站蓄电站总体进度完成约81%,两电站首台机组预计年底都将投产,这将大幅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电网调节能力,缓解高峰时段用电紧张问题。此外,预计在今年10月,广东肇庆、惠州中洞和广西南宁三座抽水蓄能电站都将启动地下工程建设。
对于电池储能业务,调峰调频公司早在2009年就启动了“10兆瓦级电池储能站关键技术研究及试点”工作,2011年建成投运了深圳宝清电池储能站,成为国内第一家验证了兆瓦级电池储能系统在电网中运行的可行性及特性的企业。该公司还牵头组建南方电网大容量储能重大科研团队先进储能技术联合实验室,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研究形成了涵盖储能设备、储能系统、储能电站三个层次的设计技术标准体系,为行业发展提供示范和借鉴。2020年成功申报了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调峰调频及储能技术领域分基地。今年以来,该公司积极拓展新型储能项目,新建多个项目将陆续于近期投产,将为广东电网提供优质的电能转换及调峰等服务,提高区域电网供电质量。根据规划,在未来15年内,调峰调频公司将投资建设电池储能1000万千瓦。
作为南方五省区范围内唯一专业从事调峰调频电源建设和运营管理的企业,调峰调频公司在过去曾经创造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斩获多项国内外大奖。
未来15年内,调峰调频公司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规模相当原有建设规模的5倍多。如何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调峰调频公司基建部总经理李育林表示,将从五个方面采取措施,包括强化政企协同,建立省区、市、县级项目建设沟通协调机制;优化公司内部机构配置,强化专业管理力量,制定激励机制,为项目网罗建设领域优质人才;加强与优秀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培育实力强、信誉好、履约优的战略合作伙伴;加大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力度,推广应用先进施工装备,提高施工安全、质量水平;最后是加快自主化步伐,联合参建各方,共同推动抽水蓄能机组成套设备等关键技术国产化研究和示范应用。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