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电网报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09日
点击数: 578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能源电力行业作出新部署,要求“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出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
日前,记者从南方电网公司获悉,2021年,南方电网公司线损率为5.19%,同比下降0.51个百分点,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136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8%,可再生能源发电利用率99.8%,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能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统筹推进服务“双碳”工作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2021年,南方电网公司把全力服务“双碳”目标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重要战略任务纳入工作全局,强化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引领,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全面融入公司发展规划,高质量完成网省地三级“十四五”能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构建以度电碳含量为核心的指标体系。
围绕服务“双碳”目标,公司扎实推进服务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清洁能源消纳专项行动26项重点措施落实,组织召开服务新能源工作推进会和促进清洁能源消纳专项行动现场会,大力支持新能源发展。全年新能源新增装机1333万千瓦,累计装机同比增长23%,占比提升2.4个百分点,发电量1251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2.5%。
加大新能源送出通道投资建设力度,投产粤西网架完善及电力外送新通道、云南500千伏天星输变电、贵州500千伏八河变电站扩建等工程,保障大规模海上风电和陆上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及时接入和足额消纳。提前投产全国单机容量最大、净水头最高的阳江抽水蓄能电站和梅州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进一步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
同时,公司深入实施清洁能源调度,全面提升新能源调度运行管理能力。坚持将清洁能源最大化消纳列为仅次于电网安全的优先调度约束,密切跟踪研判来水,精细开展水电优化调度。2021年,南方电网主网实现零弃水,风电、光伏发电基本全额消纳。
强化技术及机制创新 提升碳减排支撑能力
为促进电网与环境协调发展,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公司加强了建设项目全过程环境保护管理和输变电设施运行期环保治理,并通过技术及机制创新,提升碳减排支撑能力。
建立公司绿色电网评价工作机制,对在建项目开展全过程环境保护管理。加快拓展智慧工程现场感知终端建设,在10项重点工程试点实现噪声、粉尘以及环境参数的自动在线监测。建成公司首个“LEED国际绿色建筑认证金级和国标绿色建筑认证三级”双认证变电站(广州110千伏猎桥变电站)。深圳、海南抽水蓄能电站获评“2021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在环保治理技术创新方面,成功研制国内首台含氟烯烃环保气体绝缘电气设备,多项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加速推进线损管理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累计查处窃漏电和计量故障电量4.9亿千瓦时。对线损管理薄弱地区进行网省联合帮扶,首次实现所有地市供电企业线损率均低于7%,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率均低于9%,通过降低线损率,全年减少企业自身碳排放约350万吨。
构建适应低碳发展的市场机制。首次引入抽水蓄能电站、核电机组进入跨省区市场,首次开展南方区域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量交易,折合电量329.2万千瓦时,首次开展绿色电力交易,共37家市场主体成交10.37亿千瓦时,实现绿色电力“证电合一”销售。建成投运全国首个区域统一调频服务市场系统,实现南方区域内调频资源的高效利用。贵州、海南、广西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先后投入正式运行,通过市场化手段为清洁能源消纳腾出10.8亿千瓦时发电空间。
主动服务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加快推动电能替代
为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公司多措并举做好节能服务工作,加快推动电能替代,主动服务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利用“南网在线”推广电能替代产品,积极实施乡村电能替代,推广“电酿酒”“电制茶”“电烘干”等特色电能替代服务,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年累计新增电能替代项目1.69万个,累计实现替代电量3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3%。
提速发展电动汽车服务产业,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编制“一站一策”提升计划,存量充电桩功率利用率较年初提升32%。全年共建成充电桩3.1万个,公司“顺易充”平台已接入南方五省区近八成充电设施,平台影响力不断增强。
积极拓展园区、工业、建筑等节能服务业务,大力发展生物质发电、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余热利用等能源综合利用业务,目前,通过自主研发的“看能”能效管理系统,已实现建筑及工业企业能源“看、管、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接入项目近200个,全年为客户节约电量超8000万千瓦时。
同时,公司全力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推动政府制定电力需求响应实施细则和完善管理体系,以市场化机制引导用户侧主动“削峰填谷”,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市场化疏导的需求响应交易机制,最大响应电力达到150万千瓦。全年实现需求侧节约电量41.36亿千瓦时,节约电力102.83万千瓦,超额完成国家发改委需求侧“两个千分之三”考核目标。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