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2日
点击数: 1188
在黄河积石峡水电站附近的岸边,一群群鱼儿从人们手中的容器欢快地游出,瞬间消失在远方水域。正值黄河水域鱼类产卵季节,黄河上游的苏只、公伯峡、积石峡等水电站库区正在陆续放流黄河土著珍稀鱼类,以保持黄河上游鱼鸟共生系统的健康发展。
“水电建设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长期以来,一直是社会各界争议的焦点。”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谢小平说,为此,青海在水电开发过程中坚持探索以生态、环保为前提的绿色发展模式,大力实施鱼类增殖放流项目,养护水生野生动物,促进黄河生态良性循环。
据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站长申志新介绍,青海这次放流的主要鱼苗品种为黄河上游特有的土著鱼类花斑裸鲤、扁咽齿鱼,尤其是俗称“小嘴巴鱼”的扁咽齿鱼,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在上世纪90年代一度濒临灭绝。
据介绍,本次放流的30万尾鱼苗分别来自苏只、积石峡水电站的鱼类增殖站。2007年以来,青海省投资上千万元优化水电设计方案,相继建成两个鱼类增殖站,摸索出了一条黄河上游土著鱼类人工繁育的技术路线,为其种群保存和繁育奠定了基础。
“苏只水电站鱼类增殖站设计年培育苗种50万尾,增殖放流28万尾,具备228万尾的繁殖规模。积石峡水电站鱼类增殖站具备200万尾的繁殖规模。”申志新说,截止目前,两个鱼类增殖站共放生珍稀鱼类173万尾,增殖放流已经成为恢复和保护黄河上游生态平衡的重要途径之一。
谢小平表示,随着世界能源消费需求增长,水电开发已成为新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通过黄河上游土著鱼类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研究,保存部分土著鱼类种质资源,也为放流创造条件,是实现水电开发与鱼类保护并重的可持续发展路线的有效方法。
“今后,鱼类增殖放流项目将伴随水电站的开发和建设同步进行,长期开展,以促进企业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赢。”谢小平说。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