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27日
点击数: 370
高温热浪持续侵袭北半球,多个国家发布高温红色预警甚至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一时间气候治理、绿色发展、能源转型等话题获得全球瞩目。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欧亚研究院执行院长许勤华表示,中国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一带一路”是中国为国际社会搭建的合作共赢平台。绝大多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国都曾经面临或正面临着。绿色发展的“中国经验”将为能源贫穷或清洁能源缺乏的国家提供与其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绿色经济复苏参考模式。
“中国智慧”实现低碳绿色转型
记者:在地缘政治冲突引发欧洲能源困境的背景下,我国如何兼顾“保障能源安全”和“实现双碳目标”?
许勤华:极端天气常态化对人类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得到普遍关注,即使俄乌冲突增加了全球能源转型的不确定性,但所有国家都达成了绿色经济发展的共识。我国于2020年提出的“双碳”目标,一直都在稳步进行中。我认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能源生产和消费国,并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能源安全挑战。我国能源发展目标是要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即压低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做到在绿色发展中实现能源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水电、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能源结构调整和减碳效果逐步显现。“十四五”时期,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将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将实现翻倍。
“中国路径”共建国际能源新秩序
记者:作为全球新能源发展的主力,我国在国际能源秩序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许勤华:此前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抛出也解答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两大疑惑,即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获得什么样的安全?全球能源转型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但推进速度十分缓慢。近年来,全球变暖、大流行病等“自然之手”加速了气候和能源治理进程。
原有国际能源秩序的话语权一直掌握在西方手中,话语权意味着制度设计、规则运行等能源权利的优先性和倾向性。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发展、在可再生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让国际社会认可中国雄厚的能源实力。通过共建“一带一路”等新的国际机制,为全球能源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也为共建“合理、和谐、共赢、稳定”的国际能源新秩序提供“中国路径”。
“中国经验”提供绿色复苏参考
记者:如何将中国的低碳发展经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享?
许勤华:近年来,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额呈现持续增长态势,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绿色能源技术。举两个我最近看到的合作项目成果:一个是中企在老挝投资建设的南欧江全流域梯级水电站发电突破100亿千瓦时,为中老铁路运行和属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稳定清洁的电力保障;另一个是中企承建的肯尼亚及东非地区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加里萨光伏发电站,每年帮助肯尼亚节约标准煤约2.44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4万吨,还有效缓解了当地家庭的用电荒,当地孩子不用再抢着太阳落山前写完作业了。这些都是运用中国经验和中国力量高质量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的生动阐释。
绝大多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国都曾经面临或正面临着。作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中国拥有完备的产业链和生产制造能力。中国将结合自身发展经验与优势,助力各国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清洁能源发展道路;为能源贫穷或清洁能源缺乏国家提供与其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绿色经济复苏参考模式;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关于能源可及和清洁能源发展的解决方案和公共产品。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