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10日
点击数: 464
我国70%以上的清洁能源尤其是风能、太阳能集中在三北地区,由于资源的天然分布与用电负荷区域的不一致性,本地难以完全消纳,必须依靠特高压输电通道送出。
2013年以来,我国爆发大规模雾霾天气,超过13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人民群众一年200多天生活在严重空气污染的环境中,北京2013年1月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29.9天,达到52年来的峰值。日前召开的两会上,无论是参加会议的国家领导人、代表委员,还是广大网友和人民群众,雾霾都是大家关注和热议的焦点之一。
大气污染防治加速能源结构转型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对北京地区PM2.5化学组成及源解析季节变化研究发现,北京PM2.5有6个重要来源,分别是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这些来源的平均贡献分别为15%、18%、12%、4%、25%和26%。研究结果还显示,如果将燃煤、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三个来源合并起来,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成为北京PM2.5污染的主要来源。
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炭长期以来占据着我国能源供应和消费中的最主要位置。2013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接近40亿吨,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7%,占全球煤炭消费量的40%,且仍以年均5%的速度增长。如不尽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不仅我国的能源供应无法保障,大气污染问题也将更加严峻。
早在十年前,清华大学原副校长 、工程院院士倪维斗就曾经呼吁,尽早实施新疆、甘肃西电东送工程,利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来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十年之后,这一设想成为了现实。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规划,到2020年新疆将建成6条超高压输电线与东部及南方电网联接,形成中国智能电网的基础网架结构,目前新疆已经完成了两条,第三条有望在2015年建成投放使用。届时,新疆将成为绿色电力的源头,为缓解中东部地区的雾霾天气做出重大贡献,也将促进新疆的经济发展和当地的长治久安。
早在1952年,工业革命发祥地英国伦敦也发生过"雾都劫难",造成数万人死亡。而在反思苦果之后,英国通过《清洁空气法》强制关闭了火电厂,改造供热锅炉、减少煤炭用量,采用新兴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并制定了明确的处罚措施,有效减少了烟尘和颗粒物。历史经验表明,要治理雾霾大气污染,能源结构的调整是十分必要且卓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及挑战
大规模的雾霾爆发是压垮传统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增长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是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刻不容缓的最终警报信号。
一方面,应对环境和气候变化危机,另一方面,世界各国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实现能源结构转型、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重要手段,国际能源格局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在全球主要国家电力发展规划中,可再生能源发电规划比重均呈现上升趋势,而非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则下降。美国规划预测2050年实现80%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欧盟制定了2020年20%、2030年27%的、2050年80%可再生能源的贡献目标。尤其是德国,规划到2020年、2030年和2050年,分别实现35%、50%、80%以上的电力消费来自可再生能源的更高目标。
我国政府近年来也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高度重视。自2005年颁布《可再生能源法》以来,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涉及行业发展规划、技术研发、管理规范、经济激励等各个方面,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初步统计,2013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到37.6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可再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由2012年的8.4%提高到9%。自2000年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以年均15%的速度保持增长,2013年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占全部电力装机的30%,达到3.8亿千瓦,年发电量1万亿千瓦时,与2012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8%和8%。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中,以风电发展最为迅速,2013年我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1449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7716万千瓦,年发电量13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占全国电力消费总量的比例为2.6%,超过核电成为中国的第三大电源。
尽管近几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整体来看,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仍然很低,以煤炭为代表的化石能源仍占据能源主导地位。同时,我国可再生能源在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以风电为例,2013年,国内因限电损失的风电发电量超过150亿千瓦时,折合标准煤高达500万吨,若这些风电能得到有效利用,对雾霾天气的缓解将是一大贡献。故此,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与发展,还需多方努力并达成共识,共同推动。
可再生能源发展展望及相关建议
据中国能源专家分析,205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发电可满足能源消费的62%,终端能源消费57%?65%是电力消费;终端电力消费中85%的电力来自清洁能源(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核电等),风电装机量达到20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达到24亿千瓦。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也在今年2月份发布的《中国的未来发电:2050中国可再生能源发挥最大潜力之路》报告中指出,到205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可达80%,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来自于风能和太阳能。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届时采取大比例的可再生能源比继续依赖煤炭的结构体系,电力系统的成本低出5%以上。与此同时,年均减少10亿吨煤炭消费,减少37亿吨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全中国的总排放量减少50%。
因此,未来中国的能源结构必然向清洁、安全和成本稳定的方向发展,可再生能源应当被赋予更高的战略定位,中长期成为主力能源,近期成为主要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在中国的电力结构乃至能源结构中,是能够有所作为,而且应当有所作为的。近期来看,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重塑能源结构顶层设计,加快能源替代,让可再生能源有所为。第一,借鉴欧美经验,在"十二五"末适时修订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制定更高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第二,给予可再生能源成长为替代能源足够稳定的发展环境,包括稳定的电价水平、明确科技创新和产业支持以及相应财税支持保障体系的建立。第三,尽快出台生态补偿机制,制定科学的碳税体系,如实反映传统化石能源成本,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从而加速清洁能源替代。
二、加快新疆等地输电大通道建设,推进西部风电和可再生能源大基地建设。我国70%以上的清洁能源尤其是风能、太阳能集中在三北地区,由于资源的天然分布与用电负荷区域的不一致性,本地难以完全消纳,必须依靠特高压输电通道送出。以2014年年初投运的新疆哈密至郑州的±800千伏直流特高压线路为例,预计将实现风电外送600万千瓦,预估年均168亿千瓦时的清洁风电电量外送其他地区,相当于节省55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300万吨。加快新疆向内地输电通道的建设,不仅可以更大地发挥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作用,加速清洁能源替代,减少雾霾等大气污染,还可以带动新疆的新能源制造业发展,增加就业,为新疆的长治久安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探索、创新可再生能源应用模式。我国华北、东北地区治理大气污染、完成能源替代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供热锅炉的替代,可以考虑将这些地区的煤供热锅炉逐渐更换为电锅炉,尤其是这些地区的风能资源较为丰富,可以利用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进行供热,建设一定比例的储热设施,既可以保障冬季供暖,又可以极大地缓解北方地区的冬季雾霾。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