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1月12日 星期日

【央视纪录频道】《鹤舞长江》系列纪录片

来源:央视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08日

点击数: 722

【央视纪录频道】《鹤舞长江》之一筑梦金沙

【央视纪录频道】《鹤舞长江》之二迎难而上

【央视纪录频道】《鹤舞长江》之三大工“筑”成

【央视纪录频道】《鹤舞长江》之四山乡巨变

【央视纪录频道】《鹤舞长江》之五生命脉动

【央视纪录频道】《鹤舞长江》之六江海奔流

 

【央视剧评】《鹤舞长江》:中国能源重器华彩亮翅的视觉存像

 


  纪录片《鹤舞长江》自10月1日起至6日,在总台纪录频道CCTV-9连续6天热播。

 

  该片依托多角度、板块式叙事方式,用大量详实的细节,揭晓了位于金沙江下游的世界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历程。

 

以六集总共300分钟的影像体量全景展现了这一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并勾勒出未来中国水、光、风绿色能源发展的前景。

 

  增强现实 纪录影像的边界扩展

 

《鹤舞长江》是一部遵循新纪录电影多元美学理念的纪录片,在保证“非虚构”的前提下,综合运用了多种手段来提升纪录片的观赏性。

 

  本片大量采用了在实拍场景中增加局部电脑特技的方式,来展现水电站建设中的方案论证、理性思索与工程施工的具体细节。

 

如科学家们用沙盘来规划水电站布局,工程设计师们仔细推敲不同方案的设计图……

 

  这种实拍与特技勾勒相结合的手段,增强了视觉体验,挖开了科学家的脑洞,让其中的决策,以及项目的实施流程,都直观地展现在屏幕上,帮助广大普通观众,去浅显易懂地理解工程建设的原理和效用。

 

现场重现 历史事实的在场体验

 

  如英国纪录片之父约翰·格里尔逊所言,纪录片是一种“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

 

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历经七十年规划,十余年建设,《鹤舞长江》采用现场实验还原的方式,去复现或重点呈现工程筹备前期的艰难和试错过程。

 

  如工程师在项目现场的山顶就图纸进行沟通,设计布局交通网的现场论证,水泥水化反应的实验等……

 

这种局部细节还原的拍摄方式,兼顾了纪录片客观事实的创作底线,同时又让事件的亲历者,在事件的原址对事件的原貌进行重现,为观众构建出鲜明的在场体验,也增强了情节性,提升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影像档案 超级工程的视觉百科

 

《鹤舞长江》是一部详尽的超级工程施工档案,记载了大坝修筑过程中各工程节点从设计到完工维护的整套流程,总结了其中的实际困难、技术创新和施工经验。

 

  它既有对科技知识的展现,如不同地质结构的承重区别、传统挖掘和爆破的区别;

 

也有对工程应用的记录,如钢筋绑扎及焊接技术,如何解决塌方渗漏,温湿度对混凝土搅拌的影响等;

 

  还有对工程设备和材料的展示,如低热水泥、轨道桥机、水轮发电机组中的超级转轮,酷似矿山翻斗车的自动化运料系统等。

 

借助丰富的口述采访,纪录片将科技的“前台”展现与“后台”阐述融合在一起,完成了对中国重要历史记忆的图像化档案建构,也实现了对普通观众进行工程知识、原理和应用的科普工作。

 

  《鹤舞长江》也是一部从社会学意义上系统总结科技成就的“文科”档案。

 

全片花费了一半的篇幅去记录水电站建设对环保、移民搬迁安置及一系列教育帮扶项目的实施,更采访了水电站造福区域中的普通百姓。

 

  如“三峡娃娃”黄名雪的职业梦想;

 

移民张荣福打造的“老年文艺队”;

 

  巧家县民间摄影师张万高给移民拍摄全家福;

 

以及邱云顺、郭维海等移民靠种植业、养殖业改善生活条件的故事。

 

  这部纪录片展示了超级工程在迈进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所发挥的压舱石作用,书写了服务“双碳”目标的绿色篇章。

 

科学精神 不畏困难的建设热情

 

  《鹤舞长江》歌颂了我国各行业从业者不畏困难,勇于开拓的科学精神。

 

他们之中,有一流科学家,如即将退休,希望在白鹤滩工程中尽自己的最后一份力的勘测总工程师唐鸣发;

 

  有管理岗位的干部,如在安置移民工作中突发脑出血的三峡集团移民工作办公室党委书记刘祖雄;

 

有每天在空中运送600多罐混凝土的塔吊“娘子军”;

 

  还有为了给地下厂房加固抢险而放弃春节归家的众多普通工人。

 

两院院士陆元九老先生曾说过,“科学精神就是老老实实地干活”。

 

  正如片中乌东德水电站增殖放流站站长姜华所言:“我还有两年也就退休了,我有一种只争朝夕的感觉,希望抓紧时间,在最后不多的工作时间内,能够解决一个到两个的问题,对珍稀鱼类的保护,也算是尽了自己的一份力吧。”

 

聚山海江河之力,铸大国能源之器。

 

  中国工程师们正不断创造着新的技术,用智慧和努力呈现一个绿色发展的未来。

 

《鹤舞长江》以恢弘的笔触,鲜活而多视角地呈现了中国水电的“国家名片”。

 

  在详实的影像纪实中呈现激情、温情与诗意,堪似演奏的一曲世界大型清洁能源走廊的绿色交响曲。

 

鹤舞长江,壮丽雄阔。

 

  为中国水利发展留影,为中国智造故事存像。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