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1月11日 星期六

从“厂网分离”看“网业分离”

来源:财经网 朱玥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04日

点击数: 749

 

“财经十一人”独家披露了“国家基站公司”即将成立的消息,引发业内强烈反响。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回应称,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确实正在研究共同组建一家通信设施公司,负责统筹建设通信铁塔设施,进一步提高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水平。

 

“财经十一人”获悉,决策层正在研究是否将基站划入该通信设施公司,目前尚未有定论。

 

无论如何,“网业分离”和成立国家通信设施公司已是定论,这将对行业格局产生何种影响?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进行了十二年的电力体制改革是一个合适的参照物

 

十二年前,中国进行了电力体制改革,实行“厂网分离”,将大一统的国家电力公司拆分成五大发电集团(华能、大唐、华电、国电和中电投)和两大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这两次行业大重组的逻辑相同,都是将处于自然垄断地位的“网络资产剥离”。

 

“厂网分离”是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有效提高了发电领域的市场竞争程度,并提供了进一步推动输配分开和形成电力市场的内在动力。推行此项改革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从19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对电力需求旺盛,但是困于体制,电源投资不足,经常出现电荒。

 

“厂网分开”之后,电源投资放开,投资日渐活跃,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利可图,彼时煤价处于低位,水电和核电本身利润空间较大,五大发电集团在此阶段进行了大量的电源投资,以五大之首的华能集团为例,2002年该公司发电装机总计2676万千瓦,2013年已达13508万千瓦,十年间总计增长404%。到2010年,电源领域的活跃投资使得电力短缺问题基本解决。

 

不过“厂网分开”之后,电力体制改革没有进一步向前推进,电力市场的弊端逐渐显现,主要有二:

 

其一, 电源投资与电网投资不匹配,以致全国多个地区出现弃风,弃光和弃水等现象,造成电力资源的浪费。

 

电源投资放开,特别是新能源投资兴起之后,大量的国有、民营发电企业投身其中,特别是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由于投资可以享受高额的国家补贴,在青海、内蒙古、甘肃等风、光资源丰富的地区引发“抢装潮“,但这些地区本身用电量不足,光伏和风电厂所发电量无法消纳,当地有缺乏足够的电力外送通道,大量新能源电站空转,投资者损失惨重。

 

其二, 电网坐实垄断,真正的电力市场难以形成。

 

电网独立之后,全国成立了两家主要的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由于销售电价和上网电价均由发改委价格司审批决定,输配电成本长期难以厘清,电网公司以“吃差价”的模式旱涝保收。电网作为电力市场的单一买方和单一卖方还掌握电力调度权,地位异常强势,对发电企业尤其新能源发电企业形成挤压。

 

参照“厂网分离”的情况,“网业分离”之后行业形势会出现何种转变呢?

 

首先,国家通信设施公司是否会成为一个没有竞争对手的巨无霸,是否会成为一个不关心用户需求、运营商实际需要的垄断企业?这一点暂时难以看清,需要做进一步的观察。

 

运营商业务发展和网络是难以分开的,尤其政企全业务,如果交给一家垄断基础网络资源的公司,不仅协调时间十分漫长,且将出现业务和网络发展不协调、网络投资建设进展慢等诸多问题。

 

其次,“网业分离”之后,三大运营商在网络层面的竞争差距缩小,业务层面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可能出现资费下降,服务改善的趋势,这一点上来看不失为一件好事情。

 

此外,电改十年至今逡巡不前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监管缺位以致垄断坐实,“网业分离”的决策者亦应该吸取教训,进一步细化、设计合理的方案,以免出现改革负效应出现。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