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1月05日 星期日

【三峡集团三十年】绿水青山的觉醒

来源:三峡集团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27日

点击数: 457

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环境保护到生态文明建设,时代在不断进步。三峡人与时代同行,以越来越坚定的步伐,诠释着三峡集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题中要义,描绘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一边是加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一边是加剧恶化的工业文明“副产品”——极端气候、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发展不只是经济数量指标的增长,也不是对单一速度的追求,人类已然走到必须变革的关口。

1992年6月3日至14日,来自178个国家的政治领导人、外交官、科学家、媒体和非政府组织的代表齐聚巴西里约热内卢,共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议题,也正是在这次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中国向世界郑重承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进入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中国大地上认真实践,一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带给人们全新的价值思考,一场人类社会新的文明变革——生态文明建设以国家战略的高度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023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字字千钧,建设美丽中国,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正确处理几个重大关系,其一便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

人与自然共生的工程智慧

作为一个河湖大国,中国的文明史本身就是一部治水史。生存是文明的前提,处理人与水的关系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必修课。

矗立在西陵峡谷的长江三峡工程,犹如一座历史的丰碑,承载着世代中国人治理开发保护长江的梦想。1994年3月,国务院通过《中国21世纪议程(草案)》,确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同年12月,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建设。“筑坝为民、治水兴邦”,三峡工程从诞生之初就契合了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命题。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看来,三峡工程能使广袤富庶的江汉平原不受洪水威胁,生态秩序走向良性循环,平原湖区生态达到新的相对稳定状态,这对全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峡工程与生态环保相伴而生。修建之初,国家高度重视三峡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多次组织专家反复勘查验证。1992年2月,国家环保局召开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终审会,这为同年4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兴建三峡工程作出最后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今天,从高空俯瞰,12。8平方公里的三峡坝区实现绿化全覆盖。走进三峡工程185平台珍稀植物示范园,一棵身姿挺拔的楠木立于其中,绿叶葱茏,冠如华盖。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峡工程时,更是亲手为其培土浇水。“三峡地区风景如画,你们还把植物保护工作做得这么好。你们的工作非常有意义,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情。”总书记说。

多年来,三峡集团持续开展长江珍稀动植物保护,截至2022年底,已保护的长江流域特有珍稀资源性植物品种多达1380种、2。98万余株,累计向长江放流多种规格中华鲟67次,总数超过550万尾,有效补充了自然环境中的中华鲟物种资源。

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我国在水电工程建设中同步规划、设计、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设施,把生态环境保护落实于工程建设运营全过程,努力维护好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和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新安江水电站库区形成了闻名遐迩的“千岛湖”,金沙江下游白鹤滩水电站枢纽区一片绿意盎然……

视距之外,流动绿意的不止大型水利工程。

毛乌素沙地,横亘于内蒙古、陕西、宁夏三地相邻处,“山高尽秃头,滩地无树林。黄沙滚滚流,十耕九不收”。

如今,沙地东缘一片占地870亩的光伏组件旁,人们将麦草等植物的茎秆插入地表,形成半埋半露的“草方格”,随风而起的沙粒因此被拦截、堆积,沙丘的移动速率也随之减缓了。光伏阵列自然形成防风沙屏障,降低沙漠表面的风速,同时降低地表水蒸发量,促进荒漠地区植被的恢复和生长,“能源蓝海”将沙漠变成了绿洲。

在吉林双辽,三峡人在盐碱地上建光伏,光伏阵列下种植被,间隙进行畜牧养殖,牲畜产生的粪便直接作为植物生长的肥料改良土壤,资源循环,一地多用。

而远在1600公里外的安徽阜阳,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正源源不断发出绿电,曾经的采煤沉陷区闲置水面上飘起一块块光伏板,带来看得见的“阳光红利”,昔日“包袱”转身变为“财富”,沉陷区变成了风景区。

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绿水青山

长江经济带占全国面积21。4%,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但经历几十年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其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城镇污水垃圾、化工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船舶污染、尾矿库污染问题严峻。习近平总书记痛心地形容她:“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

在城市化、工业化水平快速发展的21世纪,环境与经济的互动关系愈发紧密、愈发频繁,也愈发充满矛盾和困扰。

快速扩张的城市版图、不断聚集的人口数量、高速发展的经济体量、有待平衡的产业结构,加之相对滞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生态环境承载力带来了巨大挑战。

时代出题,智者破题。中国生态环保工作从未松懈,也不敢松懈,生态文明建设在不断探索中前行。2012年,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事业总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实施。2015年10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正式提出。

对于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的长江经济带,其发展方向关乎全局。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其后又于2018年、2020年在武汉和南京分别召开同主题座谈会。从推动到深入推动,再到全面推动,会议名称的变化折射出长江大保护的时代步伐和价值升华。

目前,长江沿线促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作如火如荼。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共抓大保护凝聚了社会各方力量。

2022年8月,由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等17部门联合印发的《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指出,要坚持多元共治、落实责任的工作原则,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早在此前4年,在武汉召开的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便点将三峡集团——“要发挥好应有作用,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建设”。

在上游重庆,长江上游第一大江心岛广阳岛实现生态蝶变,护山、理水、营林、疏田、清湖、丰草,绿意盎然。“我们还在这里建设生态化供排水、清洁能源、固废循环利用三大基础设施,助力打造‘绿色低碳无废岛’。”三峡集团所属长江环保集团上游区域公司谢昌勇说。

在湖北宜昌,“关改搬转”化工企业,聚焦精细化工及新材料、汽车及高端装备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主导产业。更有三峡集团助力打造的一批精品工程串联起长江生态廊道,为17。2公里的长江岸线筑牢生态屏障。

在安徽六安,政企共作“水文章”,一张数字化大屏可以监视全城包括污水管网、自来水厂、污水厂、泵站等所有涉水设施。三峡集团通过全域统筹、科学规划、精准投入和系统治理,再配合地方建立监管资产与水价挂钩的定价调整机制,助力实现城市水生态环境治理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水环境的长期稳定达标和持续改善。

5年来,三峡集团围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中的城镇生活污水,建设运维1。8万公里管网疏通城市毛细血管,开展“黑臭水体”治理,建设“美丽河湖”,打造“最美岸线”,探索水环境治理的可持续发展方案。

绿色低碳的生活图景

工业文明后,我们要进入怎样的时代?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今的中国,绿色变革正在各个领域全面展开。

2022年3月,三峡集团与湖北宜昌携手打造的全球最大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1”号正式首航,该游轮应用了全球首个“高压+低压”充电方案,同时采用了全回转舵桨系统等电动船舶领域首次研发应用的新技术,为国内乃至全球电动船舶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新样本。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滋养三峡集团发展壮大、赋予我们广阔空间、需要我们全力守护的一条河,我们必须站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高度,尽全力推动长江航道绿色低碳转型。”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雷鸣山表示,三峡集团还将持续为“电化长江”、“氢化长江”提供全新解决方案,服务长江航运绿色转型。

视角转向日常的生产生活园区。在我国,仅工业类型园区在全国碳排放总量中的占比就高达31%,排放聚集的特点使得园区成为减碳的重要抓手。202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改造,鼓励建设电、热、冷、气等多种能源协同互济的综合能源项目。园区的低碳化将会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战场。

在湖北荆州中心医院,三峡电能打造了一座集“天然气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蓄能系统+冷水机组+燃气锅炉”等技术为一体的智慧能源站,实现空调制冷、供暖、生活热水、蒸汽和电力等能源五位一体集中供应,该项目是全国医疗行业规模最大、工艺路线最全、商业模式最完整的智慧能源站,可节约能源成本20%以上,降低综合能耗30%以上。

在上海,三峡上海院的办公楼宇也给出了全空间、全场景、全周期的智慧低碳解决方案。目前,上海院临新路智慧园区已基本建成——屋顶空间建设分布式光伏,并形成了园区级光储直柔微电网系统。同时,园区实现了包括办公室、会议室、开放区、休息区、公共区等多个空间类型内的空调、灯光、屏幕及其他用电设备的自动管控,预期每年可降低电费30~50万元,减少碳排放超过100吨。

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环境保护到生态文明建设,时代在不断进步。三峡人与时代同行,以越来越坚定的步伐,诠释着三峡集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题中要义,描绘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