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着力推动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电业与能源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2日

点击数: 381

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关乎人类未来,加快发展以绿色低碳为基本特征的清洁能源是世界各国实现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是推动我国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的重大举措,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要构建新能源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我国推动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来源:“中国电业与能源”作者:向海平)

深刻认识发展清洁能源的重大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将绿色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建设美丽中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加快能源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能源资源清洁、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基础之上。

发展清洁能源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要减少煤炭消费比重,加快清洁能源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指出了我国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了能源转型发展的方向。能源生产、消费活动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能源生产方式和利用方式。

发展清洁能源是塑造发展新优势的战略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顺应当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方向,抓住绿色转型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能源技术是工业革命的重要推动力,能源技术创新极大改善了人类社会用能方式,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绿色低碳技术是关键领域。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巩固提升新能源等优势产业竞争力,加强低碳零碳负碳前沿技术研发,增强我国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发展清洁能源是新形势下保障能源安全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一直以来,化石能源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和强大动力。但化石能源不可再生,碳排放问题突出,实现强国目标、民族复兴,需要走可持续的能源发展道路,必须顺应人类未来发展需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非化石能源逐渐成为主体能源,实现能源本质安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新时代十年清洁能源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大力推动能源绿色发展,持续壮大清洁能源产业,为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清洁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生产开发规模不断扩大,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超过13亿千瓦,10年增长了近3倍,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50%以上。水电、风电、光伏、在建核电装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风电光伏连续3年新增装机超过1亿千瓦、2022年发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清洁能源消纳持续向好,2022年风电、光伏发电平均利用率分别约97%、9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7.5%,10年提高近8个百分点。

二是清洁能源产业优势不断拓展。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全球领先的清洁能源产业体系。新能源先进发电技术国际领先,光伏转换效率不断刷新世界纪录,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从三峡工程建设时“以市场换技术”的70万千瓦单机容量,到自主设计制造的白鹤滩水电站100万千瓦单机容量,我国水电机组制造和运行管理水平国际领先。核电形成了自主品牌的“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等三代大型先进压水堆技术,具备了每年8—10台(套)主设备制造能力。大规模储能、氢能等研发应用不断取得新进展。

三是对全球能源转型的贡献日益突出。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引领者和推动者,充分发挥新能源全产业链优势,有力推动全球风电、光伏发电成本大幅下降。过去10年,我国对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费增长贡献度超过40%。截至2022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超过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的三分之一。202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接近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的一半,预计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将超过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的一半。同时,积极支持全球范围内能源转型,核电、特高压输电、水电、新能源等一大批标志性能源项目接连建成落地,2022年出口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接近6亿吨。稳步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了中国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推进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

发展清洁能源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遵循能源安全新战略,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着力推动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重点聚焦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持续加大非化石能源供给。我国从根本上转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面临繁重任务,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必须坚持先立后破,科学有序推动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建设海上风电基地,大力发展分布式新能源,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确保2030年前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着力提升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能力,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增强清洁能源跨省区配置和就地消纳能力,推动2030年前新增能源消费的70%以上由非化石能源保障。

二是着力增强绿色创新发展动能。当前,非化石能源技术快速迭代,必须下大力气加强科技创新。加强前沿性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完善能源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聚焦大容量风电、高效光伏、大容量安全储能、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制氢、新型电力系统等重点领域和方向,开展集中攻关、技术突破和成果应用。加强“大云物移智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能源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积极推动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源网荷储多能互补、协调运行。

三是健全完善能源转型政策机制。能源是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重点领域。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同时,基本不增加全社会用能成本,提供更多惠民利企举措,需要从体制机制上想办法。要建立健全有利于能源转型的市场体系,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统筹推进电力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健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价格机制。完善绿色电力证书制度,推动绿证市场、碳市场、电力市场有效衔接。加快完善促进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等能源生产消费新模式发展的政策机制。持续完善能源领域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系列政策。

四是高质量推进能源绿色转型国际合作。发挥我国清洁能源产业优势,深化绿色“一带一路”能源国际合作,在核电、风电、光伏等方面,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巩固和拓展与相关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对接,建成一批绿色能源合作项目。充分利用多双边合作机制,加强与有关国家在高效新能源发电、先进核电、氢能、储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领域的技术合作。积极参与能源国际标准和规则的制修订,在先进领域推动形成一批国际标准。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