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能源新媒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31日
点击数: 857
2023年,清洁能源为中国经济贡献了11.4万亿人民币(约合1.6万亿美元),使得该行业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稳居首位。
根据官方数据和行业数据的分析显示,去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大幅增长。“新三样”(即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成为投资的主要热点。
(来源:微信公众号 能源新媒 作者:Lauri, Qi Qin)
在分析中,我们采用了广义的“清洁能源”定义,包括可再生能源、核能、电网、储能、新能源汽车和铁路。这些都是中国在生产和能源使用中减少碳排放所需的技术和基础设施。
本分析报告的其他要点包括:
·2023年,清洁能源投资同比增长40%,达到6.3万亿人民币(约合8900亿美元),清洁能源投资的增长相当于2023年中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增长额。
·算上投资和产值,清洁能源行业在2023年为中国经济贡献了11.4万亿人民币(约合1.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0%。
·因此,该行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驱动力,占2023年GDP增长的40%。
·如果没有清洁能源领域的亮眼表现,中国GDP增长无法达到政府此前设定的目标,将仅增长3%,而不是5.2%。
2023年是中国房地产行业连续第二年收缩下行,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在这一背景下激增,使其不仅成为中国能源和气候政策的重要因素,也将其定位为经济和工业政策的关键点。
清洁能源的广泛推广、产能的大幅增加以及其成本的显著降低,为中国和世界的能源转型开启了一条比预期更快的路径。要充分利用这些已经投入的资金,既需要稳步扩大国内清洁能源市场,也需要加强推动国际合作,共同助力其他国家加速能源转型进程。
2023年清洁能源推动中国经济增长
2023年对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达到了约6.3万亿人民币(约合8900亿美元),较2022年增加了1.7万亿,同比增长40%。总体上,清洁能源在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达到了13%,高于2022年的9%。
鉴于202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相比去年仅增加了1.5万亿人民币,清洁能源占据了所有的增长,而房地产等其他行业的投资则出现下降。
如下图所示,我们能很明显地看出清洁能源投资集中在“新三样”领域。清洁能源是中国经济整体增长最大的贡献者,占所有行业年度GDP增长的约40%。
2023年按行业划分的中国投资增长(左)与总体GDP增长(右)贡献,单位:万亿人民币。数据来源:CREA, 图表由Carbon Brief碳简报制作
算上投资和产值,2023年清洁能源行业为中国经济贡献了约11.4万亿人民币(1.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0%。这意味着2023年清洁能源占中国GDP的9%,高于2022年的7.2%。
如果没有清洁能源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房地产危机和人口下降的背景下,2023年GDP的增长率会错过国家设定的目标,将仅为3%。
清洁能源在过去一年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意味着该行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工业发展的关键,该行业的经济和政治相关性都可能进一步得到提高。通过压低价格和确保供应,清洁能源行业有望对中国的气候和能源政策提供支持,助力其实现双碳目标。同时,该行业也将成为制定经济政策中的重要因素。
“新三样”主导清洁能源投资
我们的分析基于政府发布的数据和行业数据及分析。具体方法因细分行业而异,详见以下各小节。
下表列出了清洁能源领域包括的各细分行业对2023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和对总体GDP贡献的估算,以及自2022年以来的年度增长。
我们分析中的清洁能源细分行业包括:太阳能、新能源汽车(EVs)、节能服务、铁路、储能、电网、风能、核能和水电。这些都是中国在能源消费和供应中减少碳排放所必需的技术和基础设施。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新三样” 在过去一年中经历了强劲增长,表现亮眼。2023年太阳能、新能源汽车和电池的产能投资达到了2.5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0%),清洁能源发电和储能的投资达到1.7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8%),清洁能源基础设施投资达到了1.4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9%,包括电网、充电桩和铁路),节能服务行业的投资约为60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5%)。
与此同时,2023年清洁能源行业(商品和服务的)产值达到了5.1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6%,这包括了电力生产、新能源汽车销售、光伏产品出口以及铁路的货运量和客运量。
太阳能(光伏)
2023年,光伏是中国清洁能源行业增长的最大贡献者。光伏行业的新增投资和产值达到了1万亿人民币,2023年总投资和产值达到2.5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3%。
虽然中国长期以来在光伏制造和装机领域都占据主导地位,但2023年该行业的增长速度仍是空前的。在装机领域,“整县光伏”和“风光大基地”这两个重要的中央规划推动了装机量的大幅增长。另外,为了应对房地产行业的疲软,中央政府在2023年年初推出了一项新政策,旨在鼓励在闲置和现有建筑用地上发展光伏产业。在2023年春季的全国两会期间,15个省份将光伏产业发展纳入了政府工作重点。
下图显示了历年1-11月光伏装机增长的详细数据。2023年全国光伏装机总量预计将达到200GW,这比2022年曾创下的87GW的记录增加了一倍多。
中国历年1-11月光伏装机量,单位:GW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能源局 制图:Carbon Brief
同时,光伏制造业也经历了创纪录的增长。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2023年,中国新增了340GW的多晶硅产能和300GW的光伏产品产能(包括硅片、电池片和组件)。
2023年,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的出口量显著增加。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1-10月份,以上三种产品的出口量分别达到55.7GW,32.4GW和177.6GW,同比分别增长了90%、72%和34%。然而,由于成本的下降,这一时期光伏产品的出口价值仅名义上增长了3%。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南亚和非洲的光伏产品出口大幅增长。
我们分析了多个光伏项目,并汇总计算了光伏产业供应链中各环节的平均成本,以此估算光伏产能的投资额,但这样计算出的成本明显低于报道中的投资水平。我们分析认为,地方政府对制造设备和基础设施进行了直接补贴,根据报道中的投资额来看,直接补贴占到了投资额的30%。
对光伏装机的投资额估算是基于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 NEF)提供的新增装机容量数据,以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提供的屋顶光伏成本。
光伏产品出口价值的计算是依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2022年的数据和2023年的出口增长情况。我们没有计算国内安装的光伏设备的价值,因为这部分价值与国内光伏项目的投资成本存在重叠。
风能
2023年1-11月,中国风电装机容量新增了41GW,同比增长84%。根据中国银河证券基于前几年趋势分析得出的数据,预计2023年陆上风电将新增60GW。此外,2023年海上风电增加了6GW。
下图显示了历年1-11月中国新增的风电装机容量。
中国历年1-11月风电装机量,单位:GW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能源局 制图:Carbon Brief
2023年年底,第一批“风光大基地”项目应已全部并网,这极大地促进了陆上风电装机量的增长,特别是在内蒙古和其他的西北省份。接下来第二批和第三批风光大基地项目预计将继续推动陆上风电的发展。此外,中央政府早前发布政策支持风电场退役管理和升级改造,促进退役风电设备循环利用,进一步推动风电市场的发展。与此同时,国家能源局提出的“千乡万村驭风计划”也打开了分散式风电的市场空间,首批试点工程已开工。
2023年海上风电建设起步较慢,这一领域正从近海项目向深远海项目、由单体项目向大基地的发展模式转变。海上风电项目的审批流程相对复杂,涉及多个监管方,导致不确定性及安装速度低于预期,然而相关部门也正在着手解决这些问题,2023年第四季度海上风电建设反弹加速,预计2024年将是项目交付大年。
2021年,中央政府先后取消了对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的补贴。近年来,尽管技术进一步降低了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却导致风电行业利润率要低于光伏行业,因此在总体投资规模上,风电不及光伏。
新能源汽车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同比增长36%,达到960万辆,占国内汽车总产量的32%。
尽管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已于2022年年底终止,但中国生产的绝大多数新能源车仍是在国内销售,并且销量持续强劲增长。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是中央政府的一项持续了13年的财政措施,极大促进了行业的发展。购置补贴退出历史舞台意味着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从政策驱动已逐渐转向市场驱动,转向可持续增长。
2023年,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50万辆,同比增长38%。其中830万辆在国内销售,占国内汽车总销量的三分之一;新能源汽车出口达到120万辆,同比增长78%。
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销量增长如下图所示:
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销售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Wind万得金融终端。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右侧显示了新能源汽车在所有新车销售中的占比,以及过去10年的累计占比,作为新能源汽车在道路上车辆总数中占比的指标。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至少有94个品牌生产的300多种车型,国内品牌占81%,其中比亚迪、五菱、奇瑞、长安和广汽在市场中扮演着领先角色。
新能源汽车行业要维持当前规模的增长,还需要在产能上进行大量投资。
我们的分析是基于中国国际科学技术促进会(CIAPST)的研究,CIAPST估算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的投资约为7000亿元人民币。假设中国国家统计局在2022年和2023年报告的车辆产能投资增长全部归因于新能源汽车,而传统汽车的投资保持稳定,这意味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能的投资达到了1.2万亿人民币。这可能是相对保守的估计,因为燃油车产量在下降,意味着相应的投资也在下降。
我们会在后面的小节单独讨论电池产能的扩张,尽管这是由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带动的。
基于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机动车产量和平均新能源汽车价格,我们估算了包括国内销售和出口的新能源汽车的产值。这些新能源车的价格包括了电池的价值,因此电池的产值在上表中没有单独列出。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也在迅速扩张,进一步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2022年,一线城市中心城区公共充电桩设施覆盖率超过了80%,全国65%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具备充电条件。
2023年,中国新增超过300万个充电桩,包括93万个公共充电桩和245万个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截至2023年11月,累计充电桩总数达到了860万。基于每个充电桩的平均成本约为3万元,我们估算2023年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投资约为1000亿人民币。
节能服务
在降低能耗强度的目标要求下,中国各行各业都要降低每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量,这就促进了对高效工艺技术和装备的投资。
在分析中,我们通过估算节能服务市场的规模,反映工业领域和建筑领域节能投资的情况。2023年,节能服务市场总产值超过了6000亿人民币,高于2022年的5000亿人民币。我们对行业平均增长的估算基于市值前十名的节能服务公司在2023年前三个季度或上半年的收入增长。
在过去二十年中,中国节能服务行业经历了快速扩张,产值从2003年的18亿人民币增长到2021年的6070亿人民币。工业领域的节能服务投资一直是关键驱动力,约占总投资的60%。然而2022年,受到工业增长不佳的影响,工业节能服务行业总产值出现了显著下滑,建筑节能服务行业则保持了增长。
我们估算中国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年投资约为800亿人民币。国家十四五规划中也强调发展节能建筑,要求每年翻新和新建8000万平方米的绿色建筑。但与中国每年完成近10亿平方米的建筑面积相比,这仅占一小部分,因此,总投资的估值相对较低。
储能和氢能
中国的储能行业也在迅速扩张。这将在用电高峰时显著减少对煤电和气电的依赖,并有助于波动性大的太阳能发电和风电接入电网。
2023年,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提速,其在建容量已达到167GW,超过了2022年的120GW。
下图展示了截至2023年年底在建或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抽水蓄能电站。
2023年底在建或早期发展阶段的抽水蓄能项目,单位:GW
数据来源:Global Energy Monitor
全球能源监测组织(Global Energy Monitor)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还有大约250GW的抽水蓄能项目处于前期建设阶段,这表明抽水蓄能容量将保持当前的增长势头。
我们预计抽水蓄能的年投资额与在建装机容量成正比,将每瓦6元的建设成本分摊在三年内,估算出2023年的抽水蓄能投资约为3000万亿人民币。
电池产能的扩张也是投资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约为3000万亿人民币。我们的估算基于中国汽车动力电池行业创新联盟报告的新增电池容量,以及公开项目成本汇编中的每单位生产能力的平均投资成本。
2023年,对生产“绿氢”的电解设备投资几乎翻倍,达到约900亿人民币,这一数据基于西南证券对上半年投资额的估算。尽管各分析报告和媒体公布的项目显示中国在绿氢领域投资额更高,但这些通常包括发电的产值,我们在分析中会将这部分产值单独计算。
新型储能的投资也翻了一番多,达到750亿人民币,我们的估算是基于中国储能联盟报告的2023年新型储能新增容量,以及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计算的平均投资成本。
铁路
中国交通运输部的报告显示,2023年1-11月铁路建设投资增长了7%,预示着全年投资额将达到8000万亿人民币(包括客运和货运)。道路运输业投资相较去年略有减少,而铁路运输业投资则增长了22%。
得益于铁路网络的快速发展,中国铁路货物运输量占比从2017年的7.8%增加到2021年的9.2%。截至2022年,中国运行中的铁路总长为15.5万公里,其中包括4.2万公里的高速铁路。2020年,铁路总长为14.6万公里,高速铁路为3.8万公里。2023年,中国铁路客运和货运总价值同比增长了39%,达到近1万亿人民币。
核能
在过去一年中,中国批准了10台核电机组。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在2020年曾设定预期每年新增6—8台机组,而2023年是核电核准连续第二年超出该预期。
目前中国运行中和在建的核电机组共有77台,全球排名第二。根据国家能源局1-11月的数据,2023年核电行业的年投资估计达到87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5%。
电网
中国电力行业目前正致力于提升跨省跨区输电能力,以及加强“西电东送”规划中多条长途输电线路建设。
国家电网计划到2025年,将经营区内的跨省跨区输电能力从2021年的2.3亿千瓦提高到3亿千瓦,到2030年进一步提升至3.7亿千瓦,这将极大地促进西部风光大基地的发展。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报告显示,2023年输电领域的投资达到了50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8%。
2023年清洁能源因何腾飞
清洁能源投资热潮是中国宏观经济战略重大转向的结果。投资流从房地产转移到制造业,特别是清洁技术制造领域成为投资的重点。
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电力和热力行业投资增长了23%。这些增长完全得益于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增加,其他领域的投资则有所减少。因此,中国将重点转向制造业实际上是专注于清洁技术制造业。
投资重点转变背后的原因是房地产行业的萎缩。2022年房地产行业投资下降了10%,2023年进一步下降了9%。政府着力于解决行业金融风险和过度借贷的问题,尽管投资下降与政府的目标保持一致,但中国总体内需和地方政府的收入也因此产生了巨大缺口。
面对招商引资的巨大压力,地方政府提供了大量的补贴并安排融资便利。与此同时,中央政府在疫情期间放宽了私营部门进入金融市场和获得银行贷款的条件,从而促进了清洁能源行业的发展。在传统行业中占主导地位的多为国有企业,但低碳行业主要由私营部门构成。这些私营公司此前难以接触到的信贷渠道得到开放,这为低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
投资重点转变能够得以实现,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清洁能源政策和工业政策已经为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其发展到有实力迎接巅峰。信贷方面的推动与低碳技术成本的降低形成互补,进一步提升了清洁能源对化石燃料的竞争力。2020年,中国宣布了碳中和的目标,为行业的进一步扩展提供了明确的政治推动力。
清洁能源发展对中国和世界的意义
长期以来,清洁能源行业是中国能源政策、产业战略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重要部分。去年,该行业首次成为国家经济的关键驱动力,这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国依靠清洁能源领域来推动经济发展,实现GDP增长目标,这增强了该领域的经济重要性。因此,清洁能源的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推动其他清洁技术扩大内需,这些都会成为宏观经济的重要考量。
2023年,中国在清洁能源行业产能和出口上的大规模投资,意味着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以及开拓相关的出口市场方面具有极大的利益。
中国气候谈判首席代表苏伟最近指出,去年12月COP28达成的《阿联酋共识》中提出全球可再生能源产能增加三倍的目标,这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是重大利好。这意味着中国将进一步加强在海外投资和发展清洁能源项目。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清洁能源制造业的空前繁荣已经推动了价格的下降,太阳能电池板成本在2023年前平均每年约下降17%,2023年的同比降幅则达到了42%。同时,电池价格的降幅更为显著,达到了50%。成本的下降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清洁能源和清洁技术的推广。
特别是太阳能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过预期。国际能源署(IEA)在其最新的《世界能源展望》中有专门相关的探讨,IEA预测,如果全球太阳能和新型储能的装机能够跟上其产能的扩张,那么2030年全球电力行业的煤炭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会比基准情景降低15%。
在IEA的修正预测中,大部分新增的太阳能装机都发生在中国。但其他国家也在加速推进,2023年中国对东南亚和“一带一路”国家光伏产品出口的增长,说明了市场正在逐步扩展,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尽管清洁能源技术仍有拓展的空间,比如电解设备等新兴领域,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终将面临转型,以减少对投资的依赖。随着全球市场逐渐饱和,持续的产能扩张会导致产能过剩的风险。
清洁能源的产能扩张已经证明是工业政策上的成功,它不仅为中国能源转型奠定了工业基础,还巩固了中国作为全球供应商的领先地位。然而,要确保这一成功转化为经济效益,需要面向下游市场出台更具有前瞻性的政策,以激发国内外对清洁电力、新型储能和新能源汽车等关键技术产品的需求。同时,中国还需在持续投资的推动下,寻找新的增长领域,以应对未来可能的市场变化。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