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明珠映射徐徐光辉
——水电装机容量实现从36万千瓦到4.27亿千瓦飞跃式增长
这是筚路蓝缕的75年。我国自行设计、制造、建造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历时18年建成;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历时17年建成;世界最大水电站——三峡水电站历时23年建成。
这是奋发有为的75年。截至1949年底,全国水电装机容量仅36万千瓦;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水电累计装机容量达4.27亿千瓦,实现飞跃式增长,预计年发电量达1.5万亿千瓦时。
这是硕果累累的75年。2004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2010年,全国水电装机突破2亿千瓦,稳居世界第一。2022年,随着白鹤滩水电站全部投产发电,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正式建成。
75年来,一座座“世界之最”的水电站横空出世,一度度绿色电量“翻山越岭”点亮华夏,一项项首屈一指的水电技术走出国门。我国的水电发展之路,正如一条奔腾入海的江河,曲折前行,不舍昼夜。
全流域管理效能更大
2024年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落下帷幕,我国水电保供再次呈现亮眼成绩,一组数据可见一斑:
——7月31日,由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6座梯级水电站构成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高峰出力超过7000万千瓦,创历史新高,白鹤滩水电站出力达1600万千瓦,实现投产以来首次满发运行。
——8月2日,雅砻江流域已投产的水电站发电量首次突破4000万千瓦时,再创历史新高,其中,锦屏水电站和官地水电机组首次实现连续满发运行。
水电发电量屡创新高的背后,是国家发展水电的战略决策,以及对我国丰富水能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根据全国水力资源复查成果,我国水力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达6.87亿千瓦,年发电量约3万亿千瓦时,位列世界之冠。
在我国水力资源丰富的背景下,1980年,原电力工业部提出集中建设10个大型水电基地的设想;1989年,原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根据当时发展需要,增加了东北及黄河北干流两个水电基地,提出了十二大水电基地的设想;2003年,怒江水电规划审查后进而提出了建设包含怒江水电基地在内的十三大水电基地。
十三大水电基地总装机规模达到2.75亿千瓦,占全国水资源装机量的一半以上,目前开发程度超60%。金沙江、长江上游、雅砻江澜沧江干流、大渡河、怒江基地的水能资源尤为富集。
西南地区的金沙江,是世界范围内水能资源最富集的河流,其水能资源蕴藏量达1.124亿千瓦,技术可开发水能资源达8891万千瓦,年发电量5041亿千瓦时。以巴塘、叶巴滩、白鹤滩、乌东德等为代表的27座水电站,源源不断地将产生的电力输送到东部沿海城市。
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提出,水电的功能定位由传统的“电量供应为主”转变为“电量供应和灵活调节并重”。水电发展有了新路径——依托水电基地建设可再生能源一体化基地。
雅砻江流域是国家规划的首个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由雅砻江上22级水电站、8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16个大型风电场、40个大型光伏电站组成,总装机规模超1亿千瓦,目前已投产的绿色清洁能源装机约2100万千瓦,每年约有1000亿千瓦时的电量送至川渝、华东、华中等地区。
除雅砻江之外,我国还在金沙江上游、黄河上游等主要流域布局十大水风光一体化基地,雅砻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的启动并实施,加速推进了全国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发展。
新技术开发引领方向
6月24日,在揭晓的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名单中,应用于雅砻江、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中的“复杂条件高坝工程智能建设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一项目研究成果实现了高坝工程从数字化建设到智能化建设的突破,引领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技术发展方向。
这一成就是我国水电设计、建设、制造水平再次提升的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资金和技术是制约我国水电发展的主要因素;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水电技术基本以学习、模仿、跟随国外为主。
从我国改革开放大规模地启动水电建设时起,我国的水电就开始了向世界水电制高点的挑战和攀登。以坝工技术为突破,乌江渡水电站、三峡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和锦屏一级水电站等一座座世界级工程先后建成,中国水电实现了从学习、追赶到创新、超越的一次次尝试。
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混凝土双曲拱坝是我国锦屏一级水电站的305米高的大坝;世界上最高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是我国239米高的拉哇水电站大坝;世界上最薄的300米特级高拱坝是厚高比仅0.19的乌东德水电站大坝;正在建设312米高的双江口堆石坝将是世界第一高的大坝。而建设这些大坝所需的高边坡稳定技术、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长隧洞施工技术、泄洪消能技术,以及高坝抗震技术等,我国均已引领世界。
在水力发电机组制造方面,100兆瓦级巨型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在我国白鹤滩水电站;世界最大转轮直径、亚洲最大单机容量的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在金沙江银江水电站;世界首台500兆瓦冲击式水轮机模型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机械实验室率先通过验收,将应用于扎拉水电站。在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基础上,我国在大型水电机组的制造技术上早已领先全球。
7月12日,国家能源集团发布“云上水电”平台,这是我国探索构建“低成本、大范围、高成效”的水电一体化专业数据服务新范式,也是水电领域在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
数字化、智能化水电站,能安全高效地采集和传输水电各类实时数据,并通过水电数据治理平台,快速形成水电数据资产目录,同时可以利用水电数据中台强大的湖仓一体和存算分离能力,进行实时数仓加工,实现生产运营指标秒级计算。
跟随时代步伐,尽管中国水电在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设备制造等综合技术和管理水平迈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但保持世界水电建设史上的“标杆”形象,中国水电仍需砥砺前行。
生态优先中绘就绿意
9月23日,黄河上游羊曲水电站最后一台机组转子顺利吊装成功,标志着电站进入投产发电前的冲刺阶段。秉持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的理念,水电站设计生态放水洞、修建了升鱼机系统,安装了废水处理回用装置,保障黄河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为电站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保协调发展构筑起了安全屏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保护在水电开发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水电开发管理过程中,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泥沙、水库淤积、水生物种等河流生态问题。
在陆生生态保护方面,新安江水电站建成后形成的“千岛湖”,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二滩水电站的建成,使植被稀疏的干热河谷变成国家级森林公园;佛子岭水电站建成后形成的佛子岭水库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因安康水电站库区应运而生的瀛湖旅游风景区是陕西十大美景之一,被冠以“西北千岛湖”的美誉……
在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鱼类增殖站几乎成为大型水电站的标配,积石峡水电站鱼类增殖基地是黄河流域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现代化野生鱼类增殖基地,年增殖放流30万尾;三峡大坝蓄水20年来,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内海生态系统,根据不完全统计,三峡库区的鱼类超过140种,其中包含长江流域特有鱼类47种,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鱼类超过30种……
在改善自然风貌与百姓生活方式方面,白鹤滩水电站蓄水后,近5万当地居民搬进了新家,居住条件大幅改善,而上涨的金沙江水,也让曾经深山峡谷中的小城镇变成了“临海城市”。龙羊峡水电站建成至今,龙羊新村凭借巍巍高坝、水清如玉,打造花椒、枸杞、油用牡丹等基地,建成了果蔬采摘、花卉观赏等特色高原休闲度假区……
实践证明,水电生态化开发,不但可以减缓甚至免除对河流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而且可以通过水电良好的生态化开发,更好地促进环境保护。
一座水电站,染绿了库区,也染绿了远方的千家万舍。一条条输电大动脉,将水电站的清洁电能源源不断输送给粤港澳、华北、华东等地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我国水电发电量12859亿千瓦时,水电装机规模已占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的比例超过70%,水力资源利用率已达到比较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