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02日 星期三

黄河流域:潮涌两岸 向绿向新 | 地方两会看能源经济新活力④

来源:中国电力报 作者:雷歆蕊 赵坤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27日

点击数: 261

黄河流域能源资源丰厚,沿线的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山东六省区的能源禀赋构成了我国能源版图的关键支撑。过去一年,各地以务实行动夯实我国能源安全基础,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基底。

翻阅黄河沿线六省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一串串强保供、稳增长的亮眼数据跃然眼前。

2024年,青海省电力总装机突破7100万千瓦,新型储能超500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突破8200万千瓦;内蒙古自治区预计产煤12.9亿吨,完成保供任务8.3亿吨、占全国34.5%,发电超8000亿千瓦时,外送电量3150亿千瓦时,均居全国首位;甘肃电源总装机历史性突破1亿千瓦,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达到6640.8万吨、1253.6万吨、9.1亿立方米,分别增长9.3%、7.3%、21.2%;宁夏电力总装机达到7500万千瓦,煤炭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保有储量超过320亿吨……

能耗强度是衡量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指标,与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及碳排放密切相关。梳理报告发现,六省区中,内蒙古、甘肃、山西、山东四省区已提前完成“十四五”能耗强度下降目标,青海将全面完成“十四五”能耗强度下降列为2025年工作目标。

单位GDP能耗的持续下降,是黄河沿线省区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在青海,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积厚成势。该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全省清洁能源、新能源装机占比分别达94.6%、70%,在全国率先实现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占比“双主体”。

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内蒙古2024年继续稳抓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2024年新能源装机在全国率先破亿,达1.35亿千瓦,生产绿电超2000亿千瓦时。

作为能源结构严重偏煤的煤炭大省,山西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智能化煤矿达到268座,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83%。该省能耗强度不仅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且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山东省经济体量大,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量均占全国约10%。2024年,山东加快建设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1.15亿千瓦,占比历史性超过煤电。

积跬步,至千里。在推动清洁能源平稳有序替代传统能源的道路上,黄河流域能源发展的根基正愈加稳固,发展底色更加亮眼。

经济发展,能源先行。总览六省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可以发现,构建能源新质生产力成为各地新一年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抓手。“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能源产业融合发展”,凸显着黄河沿线省区新一年的能源经济发展共性。

六省区都将依托自身产业基础与战略部署,通过技术升级、数字化赋能与绿色低碳转型,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

内蒙古与甘肃均锚定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其中,内蒙古提出2025年将聚焦发电机、变流器等核心零部件,力争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2700亿元。甘肃省将力争创建绿色化工、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3个以上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青海深度融入“东数西算”国家战略,坚持绿色算电协同发展,重点在园区打造、集群发展、数据援青方面持续用力,围绕“1+2+N”绿色算力基地发展布局。

山西提出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绿色低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此外,部分省区则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山东、宁夏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强调了“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指标。山东提出将大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与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实施120项重大科技攻关,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等集群发展。宁夏近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2.8%,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报告中,宁夏明确量化了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目标为10%以上,并提出将开展重要技术攻关100项以上。

一幅黄河流域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笔画正徐徐铺展。黄河沿线六省区正以实干者的担当筑牢能源安全防线、打造经济活力新引擎,让人民群众在“风光无限”的清洁能源体系中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