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03日 星期四

湖北能源2024年全年发电量同比增长23.21% 创历史新高

来源:三峡小微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04日

点击数: 333

2025年伊始,三峡集团所属湖北能源以一组骄人的能源保供数据叩响新春——2024年全年发电量达到4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21%,创下湖北能源成立20年来的历史新高。其中,省内发电量在湖北省统调电厂中的比重提升至20%。

20年如一日,这是湖北能源奋力保障湖北省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缩影。

做强做优做大主责主业

勇担能源强省报国使命

湖北,地处长江之“腰”,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具有承东接西的重要战略地位。但湖北一次能源缺乏,是能源消费大省、输入大省。能源安全是湖北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能源保供是湖北能源的核心功能和最大政治责任。1986年的湖北,经济振兴受制于电,为解决能源短缺问题,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建设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开全国先河,与原水利电力部合资办电,举全省之力,开发清江。1987年1月,湖北省清江开发公司在湖北宜昌挂牌成立,敲定下“首战隔河岩、再战高坝洲、决战水布垭”的流域梯级开发蓝图。同时,湖北省电力开发公司作为开发主体,建设鄂州电厂。2005年2月28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将两家公司合并重组,湖北能源应运而生。

新生的湖北能源,致力于打造“湖北省能源安全保障平台”。成立后,湖北能源在资本市场“三步走”,创造了省属国有企业改革领域的多项第一,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能源保供主责主业。2007年,湖北能源引入长江电力战略投资,壮大资本实力;2010年实现整体上市,成为湖北省国资委第一家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上市公司。2015年,湖北省委、省政府与三峡集团深化能源领域合作,三峡集团增资扩股成为湖北能源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湖北能源被赋予“三峡集团综合能源发展平台”新的历史使命。2015年以来,湖北能源借助三峡集团经营管理和资本运营优势,推进电力、煤炭、天然气等一大批重点能源项目建设,装机规模增长215%,发电量增长189%,营业收入增长191%,资产规模增长215%,利润总额增长64%,产业链快速拓展,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市场化运作水平和可持续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如今的湖北能源,已成为湖北省最大的能源电力企业,完成了从国有独资公司到股份制公司、从非上市公司到上市公司、从单一发电企业到综合能源集团、从省属国有企业到央企控股企业的“四大跨越”。

多品种协同发展

夯实能源安全“大底座”

面对湖北缺煤、少气、乏油的资源禀赋和持续增长的刚性用能需求,湖北能源深入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形成了“水火互济、风光互补、煤气协同”的产业布局。清江流域,湖北能源建成三座梯级电站,总装机332.2万千瓦,是我国中东部地区除三峡以外最大的水力发电基地。收购运营秘鲁第三大水电站查格亚水电站,把中国水电管理经验带出国门。

地处湖北省电力负荷中心的鄂州电厂,经过三期建设,总装机达到396万千瓦,是湖北省规模最大的火电厂和华中电网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重要电源点。“十四五”期间湖北开工的最大电源项目、总装机200万千瓦的襄阳宜城电厂于2023年投产发电,是鄂西北地区电力供应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从高山风电到平原风电,从集中式风电到分散式风电,从地面光伏、分布式光伏到大型光伏基地,从普通单一光伏到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复合式光伏,在十余载的“追风逐日”中,新能源发电板块逐步成为水电、火电之外的重要增长极。在江陵,湖北能源建成湖北省煤炭应急储配基地荆州煤港,保供湖北、服务华中,战略地位特殊、铁水联运高效。来自北方的煤炭经浩吉铁路达到荆州煤港后,通过水路分拨至省内统调火电厂,最快一日可达,让“千里江陵一日还”在煤炭运输上成为现实。

2009年,湖北能源成立省天然气公司,至今已建成投运高压长输管道675公里,以及中低压燃气管道1040公里。在武汉光谷,湖北能源“以气代煤”,建成大型集中热源点——东湖燃机电厂,服务光谷百余家企业和5000余户居民用热。近年来,在极端天气多发等种种挑战面前,湖北能源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牢记“省之要事”,以能源保供“顶梁柱、顶得住”的实际行动彰显了国资央企的硬核担当。2020年抗疫最吃紧的一季度,湖北能源2000余名员工逆行返厂、坚守岗位70多天,累计为湖北供电49亿千瓦时,占全省发电量13%,输送天然气5.5亿标方,占武汉市用气量一半以上,向省内发运煤炭103.4万吨。2021年,煤炭供需形势持续偏紧,省内多家火电厂煤炭库存告急,湖北能源荆州煤港发挥铁水联运优势,及时解决“燃煤之急”。2022年极端干旱高温、2024年两轮低温寒潮和“超长版”高温酷暑,湖北能源均助力湖北安然度过,凸显了品种齐全、结构合理、协同性好、互补性强的综合能源优势。20年来,湖北能源深耕主业、稳扎稳打,累计为湖北省供电3905亿千瓦时,供应煤炭9071万吨,输销天然气203亿标方,供热887万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能源支撑。

逐“绿”向“新”

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2007年11月6日,湖北能源率先建成我国华中地区第一家风电场咸宁九宫山风电场,开启深耕新能源的征途。迈入“十四五”,面对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和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湖北能源主动服务国家“双碳”目标,大力推动新能源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省内,宜城百万千瓦新能源大基地里,首批40万千瓦项目已并网发电。省外,湖北能源把握陕湖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契机,在陕西榆林开发建设210万千瓦陕北生态光伏基地。

如今,湖北能源的新能源场站遍布7个省份。截至2024年底,公司新能源装机超过700万千瓦,占总装机38.3%,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十四五”期间新增的装机中,新能源装机占73.4%。产业“含新量”“含绿量”大幅提升。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不能只靠新能源“单打独斗”。坚持系统思维,实现“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一体化协同发展,才能更好地支持新能源发力。2021年,湖北能源进军抽水蓄能领域,目前在建罗田平坦原、长阳清江、南漳张家坪等3个抽水蓄能项目,总装机440万千瓦。

火电在支撑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服务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等方面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湖北能源积极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先后建设襄阳宜城火电、江陵电厂二期,与中煤集团合作建设鄂州电厂四期,在使用大容量、高参数、低能耗的火电先进技术设备同时,也对存量火电进行了功能优化。目前,鄂州电厂6台机组全部完成灵活性改造,所有机组具备30%额定负荷深度调峰能力。襄阳宜城电厂2台机组在首个完整运行年里深度调峰共计2755小时,占总运行时长的25%。多能互补、多态融合、多元互动,湖北能源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初见成效。2024年,湖北能源新能源发电量同比增加36.61%。从传统能源转向智慧化高端化,湖北能源正在发力。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的汉欧国际物流园是湖北能源打造的首个零碳园区、首个源网荷储一体化智能微电网示范项目。五座大型仓库屋顶上的6.767兆瓦分布式光伏系统高效运转,每年贡献约670万千瓦时发电量,超过物流园自身年用电量,让园区内碳净排放量接近零。

当前,湖北能源正大力发展能源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布局新能源检测检修、虚拟电厂、零碳社区园区城区等业务领域,以能源新质生产力赋能公司高质量发展。凡属过往,皆为序章。踵事增华,踔厉奋发。立足成立20周年的崭新起点,湖北能源正充分发挥湖北省能源安全保障平台和三峡集团综合能源发展平台作用,加快建设一流区域综合能源集团,开启再出发的奋进新征程。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