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平顶山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8日
点击数: 113
4月17日,河南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招商引资十条措施的通知。文件明确,加快推进增量配电网、绿色微电网建设,支持新型基础设施绿电直供,积极帮助企业通过电力交易申请绿色电力,力争为重点产业类项目配套绿电20%以上,降低企业综合用电成本。
详情如下:
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招商引资十条措施的通知
平政办〔2025〕1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招商引资十条措施》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5年4月3日
招商引资十条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抢抓建设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机遇,进一步提升企业服务能力和项目保障水平,着力打造全要素、全链条产业生态,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措施。
一、规范招商秩序。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依法依规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完善事前评估机制,做好重大项目综合测算、尽职调查、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
二、深化“以商招商”。提升“万人助万企”服务专业化水平,全力服务企业深耕产业、扎根当地。协助产业链盟会长企业和重点企业,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延链、补链、强链,定向招商,靶向引资,大力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合作伙伴,聚企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构建全场景产业生态。各级、各部门要主动为项目聚集匹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配套服务机构,打造招商场景,深化链式招商,构建链条完整的产业发展生态。
三、实施资本招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原则,规范运作政府投资基金,发展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注重实效,开展“以投代引”。充分发挥平顶山尼龙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平顶山市绿色产业投资基金、平顶山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基金和平顶山市政府投资产业发展基金的引领带动作用,聚焦重大战略、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和主导产业,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引进,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重点投资产业链关键环节和延链、补链、强链项目,着力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四、做实“飞地”招商。完善我市与重点城市之间跨区域合作利益共享机制,健全“飞出地”和“飞入地”的协作方式,定期开展互访和项目对接,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的有效对接,推动企业开展“外地研发、我市转化”,实现我市与重点区域创新资源和产业结构的优势互补。
五、落实人才政策。提升“双招双引”质效,紧扣产业链突破升级瓶颈和技术弱项,引进高层次人才、技能型人才。落实“平顶山英才计划”政策措施,实行“全职+柔性”“政录企用”引才机制,实现人才引进带动项目引进。聚焦人才所需所盼,落实好人才公寓、购房补贴等住房保障与奖励补贴、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政策待遇,为人才引进提供全方位服务。
六、强化科创引领。发挥炼焦煤资源绿色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尧山实验室、河南省科学院平顶山产业技术研究院、龙门实验室平顶山成果转化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作用,为各类企业在技术革新、产品研发、产业升级等方面赋能助力。打造共享实验室,面向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公共服务,根据企业创新需求整合资源开展定制服务。积极对接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智库等机构,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我市研发转化。打造跨区域研发载体和创新平台,支持“外地研发、我市转化”的机构在我市注册经营主体或寻找合作伙伴,申报科技研发专项支持政策。
七、着力降低成本。坚持政策撬动与市场化配置同向发力,扩大有效供给,力争企业融资、物流、用能、用地、用人、制度性交易等综合性经营成本达到全省最低。支持通过弹性出让、长期租赁、租让结合等措施灵活供地,降低优质项目获地成本。加快推进增量配电网、绿色微电网建设,支持新型基础设施绿电直供,积极帮助企业通过电力交易申请绿色电力,力争为重点产业类项目配套绿电20%以上,降低企业综合用电成本。
八、强化承接保障。夯实各类开发区招商引资主阵地作用。支持各类开发区围绕主导产业,持续开展“筑巢引凤”,为项目提供定制化标准厂房,提升优质项目承载能力。支持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或入股的方式供应标准厂房、科技孵化园用地;对租赁开发区产业用房(含配套用房)的入区企业,鼓励开发区运营方与入区企业商定租金优惠方案。对符合条件、在开发区落地、按投资协议约定如期投产的先进制造业项目,按规定予以奖励。鼓励各类开发区组建专业招商机构,开展市场化招商引资,提升项目落地实效。
九、用好惠企政策。落实各项国家对企业的减、免、补政策措施。为企业精准匹配扶持政策,积极申报各项政策性奖励资金,推动各类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应享尽享。
十、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纵深推进政务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完善“最多跑一次”服务,压缩办理时限,实行限时办结。实行重大项目市、县(市、区)领导分包制度,发挥市、县(市、区)服务企业工作专班的统筹协调作用,对项目落地实行“联审联批”和“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积极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