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8月24日 星期日

20年,抽水蓄能绿色发展促低碳转型

来源:电网头条  作者:吴九九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0日

点击数: 69

二十载蓄能山水,抽水蓄能遍布大江南北;绿色调节之力星光汇聚,大国重器点亮时代征程。回溯中国抽水蓄能从崛起到引领的壮阔历程,国网新源公司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完整参与了我国抽水蓄能行业技术引进、消化、设备国产化到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全过程,见证和推动了我国抽水蓄能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如今,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抽水蓄能事业部(国网新源集团有限公司、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立足新起点、担负新使命,正以更加奋发有为的昂扬姿态稳步前行,为推进国家电网抽水蓄能(水电)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能源事业贡献力量。

近年来,随着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加速,抽水蓄能在保障大电网安全、促进新能源消纳、提升全系统性能中的作用凸显,抽水蓄能开发建设持续提速。20年来,国网新源公司在国家电网公司党组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能源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扎实推进抽水蓄能(水电)高质量发展,抽水蓄能投运容量连续三年刷新世界纪录。

注:截至2024年12月31日国网新源公司数据统计

国网新源公司以“两山”理念为指引,注重电站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将绿色发展理念深度融入抽水蓄能建设运行全过程。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大力推进绿色建造环保技术应用,形成抽水蓄能工程绿色建造新模式,奋力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青山绿水间,一座座抽水蓄能电站拔地而起,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完美答卷。

平抑风与光的发电出力

充分发挥绿色调节作用

抽水蓄能作为技术最成熟、经济性最优、最具大规模开发条件、生命周期最长的绿色低碳灵活调节电源,为新能源的高效合理利用和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年来,抽水蓄能与电网发展同频共振,从缓解电力系统调峰供需矛盾到满足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大电网快速发展和新能源规模性并网需求,进一步强化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的作用。当前,在新能源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抽水蓄能已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支撑。

早期,抽水蓄能多以后半夜用电低谷期抽水、早晚用电高峰期发电的运行方式为主。随着全国范围内的新能源规模扩大,电网对抽水蓄能午间抽水的需求显著增加。各地抽水蓄能逐渐转变为“午抽晚发”的运行方式,参与电网频率、电压调节的范围越来越广,通过机组短时启停、工况迅速调整响应电力调度应急调用的频次越来越高。

国网新源丰宁电站是全球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也是首座接入500千伏张北柔性直流电网的抽水蓄能电站,其运行方式具有特殊性。“目前,电站以白天午间和凌晨低谷期间消纳新能源抽水运行,早、晚用电高峰期发电运行为主。”国网新源丰宁抽水蓄能电站运行部主任赵日升介绍说,“为配合新能源消纳,电站单台机组连续抽水运行最长时间超19个小时。可以说,只要太阳一出来机组就开始进入抽水工况运行,直到太阳下山。”

2024年,国网新源公司管辖的西北区域、华北区域抽水蓄能电站日间抽水次数占比分别高达86%和82%,在保障电网安全运行、促进新能源消纳等方面发挥灵活调节作用。

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

为抽水蓄能推进绿色发展

提供样板经验

从国网新源天荒坪电站上水库大坝远眺,天目山脉起伏连绵,植被茂盛,绿浪翻涌。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华东地区经济发展迅猛,为服务保障经济快速发展,当时装机容量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天荒坪电站设计建成,堪称那个年代的“超级工程”。

天荒坪电站所在的浙江安吉是“两山”理念的发源地。20年来,伴随着华东区域新能源装机容量增长,特高压电网加快建设,跨区清洁能源送入华东电网的电量增加,天荒坪电站与特高压输电相配合,在促进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深入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5年3月至2025年6月,天荒坪电站累计发电电量423亿千瓦时,抽水电量536亿千瓦时,电站圆满完成了G20峰会、杭州亚运会等国家重要保电任务及抗台风、抗旱任务。

发挥“调节器”作用的同时,天荒坪电站挖掘自然和人文资源,将富有工业气息的电站融入自然山水,助力地方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实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融合创新。

盛夏的大溪村,绿意正浓。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蜿蜒的村道整洁开阔。

中山饭店,是大溪村通路后营业的第一家饭店。“我妈妈很有远见。她说山里要建电站了,路肯定也要修的,叫我们搬回来,我就回村里开了这家饭店。”老板娘翁建英说起当年的决定,笑得合不拢嘴,“果然电站建成了,游客越来越多,我们饭店也火起来了,收入翻了好几番!”

“美丽经济”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群众端牢了生态碗、吃上了生态饭。依托电站的建设,天荒坪镇十余座村庄走上了绿色发展的道路。

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天荒坪电站为抽水蓄能推进绿色发展提供样板经验。这也是国网新源公司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生动缩影。20年来,国网新源公司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打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安全优质、技术先进”的现代化绿色示范工程,绘就经济与生态共赢的绿色画卷。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抽水蓄能快速发展,电站选址、建设与所在地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对于如何处理好发展和保护、利用和修复的关系,国网新源公司展开了积极的探索。

巍巍秦岭,莽莽巴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里的鱼儿和秦岭蕙兰或许最有“发言权”。在国网新源镇安电站周边的一处密林中,一丛丛来自施工现场移栽的野生蕙兰随风摇曳,长势喜人。镇安电站工作人员记录好蕙兰长势,随后前往大鲵及鱼类增殖站,检查野生娃娃鱼的繁育养殖情况。

镇安电站工程建设的大鲵及鱼类增殖放流站每年繁育、放流共200余尾大鲵和1000余尾多鳞铲颌鱼,确保本土大鲵和鱼类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距离镇安电站900多千米的国网新源绩溪电站,地处新安江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生态环境脆弱。电站在建设过程中利用卫星及无人机遥感影像开展全方位遥感动态监控,监测生态水保情况。电站还应用最新测量手段,精准管控工程建设土石方平衡,最大限度减少对原始地貌的破坏,有效防范水土流失风险。

科技创新助力绿色转型。针对上水库施工过程中污染物排放、开挖填筑工程量大等难题,国网新源潍坊电站创新使用纯电动矿卡用于大坝填筑运输作业,有效减少柴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推进绿色发展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国网新源丰满重建工程建设践行大环保理念,修建了建设期间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共处理废水92.13万立方米,工程建设产生的废水全部实现零排放,保证了松花江下游水质不受影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20年来,国网新源公司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注重对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将环境保护与电站建设运行深度融合,通过科学规划与精细施工,最大限度减少对水生生物、陆生生物的影响,让动物、植被和水库形成生态链条,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庇护物种的繁衍生息。

“我们将持续打造生态和谐、环境友好的绿色工程,坚持高标站位,守护生态安全,在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中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协同发展,树立行业绿色典范,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国网抽蓄事业部建设管理处处长、新源集团(新源控股)基建部(丰满大坝治理工作办公室)主任张学清说。

放眼神州大地,一座座抽水蓄能电站挺立起大国雄伟壮阔的绿能“脊梁”。绿水长流、青山常在的生态画卷徐徐铺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正在发生。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抽水蓄能事业部(国网新源集团有限公司、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将持续聚集抽水蓄能功能定位,坚持需求导向,建设优质精品工程,助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原标题:20年,抽水蓄能绿色发展促低碳转型——蓄能山水系列报道③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