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9月28日 星期日

国网新源浙江缙云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发电

来源:电网头条 作者:王佳敏 韩冰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6日

点击数: 51

9月25日,随着最后一台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国网新源浙江缙云抽水蓄能电站(以下简称“国网新源缙云电站”)6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标志着浙西南首座抽水蓄能电站正式“满格”运行。截至目前,全国抽水蓄能电站投产总规模达到6266.5万千瓦,完成“十四五”规划提出的6200万千瓦装机目标。

国网新源缙云电站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境内,是国家能源局“十三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和浙江省重点工程。

电站总装机容量180万千瓦,安装6台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可逆式水泵水轮发电电动机组,设计年发电量18亿千瓦时、年抽水电量24亿千瓦时,以两回500千伏出线接入华东电网,对提升区域电网调节能力和清洁能源消纳水平作用显著。

国网新源缙云电站于2020年10月主体工程开工建设,2024年11月30日首台机组并网发电。全面投产后的缙云电站每年可节约标煤约2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6万吨。这一工程建设,是国家电网公司积极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支持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服务长三角能源结构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实践。

筑牢电网“稳定器”

赋能能源绿色转型

截至2025年6月底,浙江省电源总装机容量已达1.65亿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突破52%。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5947万千瓦,超越煤电成为全省第一大电源。新能源占比持续提升,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

国网新源缙云电站是浙江电网重要的调节电源。自2024年11月首台机组投产以来,电站积极响应电网调度,机组运行稳定、各项关键指标表现优异。今年迎峰度夏期间,电站单日最大发电量达800万千瓦时、抽水电量近1000万千瓦时,充分发挥了抽水蓄能电站调峰、调频、调相、储能等功能,进一步增强了系统调节能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

如今,6台机组全面运行,具备360万千瓦的双向灵活调节能力,将有力缓解浙江电网用电高峰压力。该电站还与周边新能源项目协同构建了“风光水储一体化”体系,为区域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树立工程“新标杆”

引领行业智能建造

缙云电站在建设过程中广泛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打造了优质高效工程新范式。项目成功研制并投入使用了国内首台无人驾驶电动振动碾,在行业内首次应用压力钢管加劲环自动焊接设备等,以科技赋能施工全过程。

在机组设计阶段,项目团队积极探索新工艺、新方法,对球阀、蜗壳、起重机等关键设备进行系统性优化,显著提升建设效率。电站从主体开工到全面投产仅用时60个月,其建设速度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电站施工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包括成功应用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TBM)无导洞始发、长距离后退等技术,首次实现“一笔画”完成地下厂房及引水下平洞3层排水廊道100%TBM施工。为减少爆破对环境的影响,建设者在电站开关站边坡创新采用无爆破切割开挖技术,不仅减少火工品消耗约23吨,更塑造了独特的岩石景观,为后续生态旅游创造可能。

践行“两山”理念

打造乡村共富新样本

丽水是长三角生态安全屏障的核心区,是浙江省重要的水系源头、绿色生态屏障。国网新源缙云电站的建设始终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放在首位。工程建设与自然和谐共生。

电站深入实施绿色设计、绿色施工,以“全场景边坡复绿”科技创新为核心,广泛应用纤维团粒喷播、三维植被网等环保技术,累计完成复绿面积超过37万平方米。

在施工中,电站创新性应用玻璃纤维增强筋材(GFRP),将母线洞、尾闸洞底板及衬砌的钢筋等替换为玻璃纤维增强筋材,共计替代钢筋约529.5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87.5吨;为持续深化电能替代,引入电动混凝土罐车,一年可节省燃油约18.52吨,减少碳排放约15.7吨。

在保护自然风貌方面,电站对上水库区独特的“奇石”景观制订专项保护方案,实现工程建设与地质奇观的和谐共生,打造出“山水相依、人景交融”的清洁能源与生态旅游融合示范项目。

丽水是浙西南革命老区的所在地。作为丽水市有史以来最大的单体“百亿级”投资项目,缙云电站在建设期间累计带动就业超5000人,妥善安置直接搬迁人口1421人。通过和地方政府合资修建进场道路,该电站项目将县城至方溪乡车程从90分钟缩短至约15分钟,极大改善当地交通。电站投运后,预计每年可为地方贡献税费近2亿元,通过产业带动、就业促进、设施升级等多种路径,为浙西南革命老区探索共同富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板。

原标题:国网新源浙江缙云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发电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