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张超然:古稀三峡情

来源:工人日报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1日

点击数: 1190

73岁,仍担任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总工程师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超然,淡然平和,他说,自己始终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对这个岗位敬畏有加。

 

 

 随着三峡工程的稳步推进,总工程师张超然把自己与工程的建设者联系得越来越紧密:“在过去十几年的建设过程中,三峡建设者面对一个又一个世界级难题,创造了一项又一项"世界第一"。今后,无论面对多么严峻的挑战,建设者依然会奋力前行。”


  每每谈及他对三峡工程中的贡献,张超然总是说:“早期三峡工程的论证和建设阶段我都没有参与,我怎么能说对三峡工程有巨大贡献呢?”在成绩和荣誉面前,张超然以一贯的谦逊并且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退让着;但是,作为三峡工程的建设者,张超然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光荣,他用明显带有温州口音的话说,“能干三峡工程,是我一生最大的追求。”


  2006年6月6日16时,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即将迎来一场大考:坝前最后一段挡水围堰将爆破拆除,刚建成17天的大坝全线挡水,为当年10月蓄水至156米作准备。对此,已经半个多月没睡过一个整觉的张超然难免有些紧张,也难免有些激动他将这场大考形容为大坝“长大成人”后的第一场考验,“在施工期间,我们像呵护婴儿一般对待混凝土浇筑,对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像查自己的体温一样重视。多年监测数据表明,大坝质量安全可靠。我们有信心交出合格的答卷。”张超然心中有数。


  “净土”人生


  2003年,张超然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当选院士并不是高人一等,也不要去想要得到什么待遇。我今后仍会发扬技术上的民主,发挥好大家的整体力量,齐心协力把三峡工程干好。”


  其实,瘦弱的张超然想得更多的还是丝毫不敢懈怠的责任。在张超然的心里,始终“责任要比天大”。


  身为经验丰富的水电专家,被外聘请作技术咨询的机会总是很多。知识是有价的,拿咨询费名正言顺。但张超然认为,金钱固然有价值,但是这种价值与一个水电人的责任相比、与中国的水电建设事业相比,金钱的价值又怎能企及呢?


  现任三峡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的刘锋曾经跟随张超然工作了两年多,他忍不住向记者谈起了自己在张超然身边工作时的一件“小事”:2007年向家坝建设部请张超然前去审查310混凝土系统的基础处理方案,当时有个学术会议也邀请张超然参加,张超然毫不犹豫地推掉了外面的邀请,带着技术委员会的专家赶赴工地组织审查会。刘锋解释说,“其实310混凝土系统基础方案属于承包人在投标时考虑不周引起的一个小问题,张总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但他急工程所急,只要工程建设部提出要求,他都会亲自前往处理。”


  说起老伴对张超然的支持,许多人都见证过这样一幕:在三峡集团宜昌西坝公寓通往集团公司办公楼约一公里的江边小路上,经常可以看到两位老人并肩而行的身影,而且每次都是夫人帮张超然提着公文包,偶尔两位老人还会拉拉手。三峡集团信息中心的博士后朱强在与两位老人同行过几次后得知,只要张超然不出差,夫人每天早上都会早早做好饭,待张超然吃完后,再将其送到办公楼,晚上下班时,夫人又会准时来接。与此同时,朱强还注意到一个细节:早上送时,夫人从不直接送到集团公司门口,两人总是在离集团公司门口最近的一个十字路口处分手,然后夫人会注视张超然拐弯,进入办公楼大门后,才独自返回;下班时,夫人又会提前到办公楼附近等候张总,然后再自然接过张超然手里的公文包,两人相伴回家。


  金色晚年


  三峡工程成功实现初期运行的喜悦尚未在脸上退却,三峡集团已经开始将生产建设的主战场向金沙江下游水利工程建设领域实施战略拓展。


  2003年,随着溪洛渡水电站工程正式开始筹建以及随后的正式开工建设,壮年不再的张超然总工程师,也开始将自己事业的主战场转移到了山高水深、沟壑纵横的金沙江下游地区。他仍然一如既往深入现场,深入基层,解决现场实际问题。几乎每个月都要在湖北、四川、云南、北京三省一市之间往返奔波,特别是溪洛渡工程施工前期,进场道路崎岖狭窄、坑洼不平,每次下飞机后还要继续十几个小时的舟车劳顿。


  张超然患有脑血管硬化症,经常头疼,多年积劳成疾,还患有高血压和十二指肠溃疡。但是,每每有人询问起他的身体,他也总是淡然一笑:“只要精神不垮,有病也没啥了不起的。”


  每次去工地前,张超然都要充分准备向家坝和溪洛渡两个电站的相关技术资料,到了工地必上施工现场,一个坝段一个坝段爬,一个廊道一个廊道走,详细询问施工情况,主持各类审查、咨询等会议,解决和指导设计和施工,多的时候甚至每天要主持两三个会议,每次会议结束时,他都会准确归纳会议形成的意见。工程上的很多事情往往很急,会议结束后的会议纪要也是执行的依据,所以不管会期多短,张超然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审查会议纪要。


  刘锋动情地回忆说:“记得有一次在溪洛渡工地开会。会议结束的前一天晚上,他让我先起草会议纪要,晚上11点钟前将草稿送到他房间,他修改后第二天再讨论。第二天看他脸色不好,我们才知道他昨晚几乎一夜未睡。”此后,科技环保部主任孙志禹给张超然身边的工作人员规定了一条纪律:一般情况下,晚上坚决不允许把纪要草稿呈送张总工审核。


  科技环保部工程技术处处长李晶华在接受采访时说:“张总工为金沙江向家坝和溪洛渡两个水电站如期蓄水发电倾尽心血,发挥了至关重要甚至是无可替代的作用。”他全年在工地的天数共计140多天,而且几个主要节假日都是在工地度过的。


  对于金沙江下游地区的艰苦条件,张超然早就了然在胸。他常说:“怕苦就不要学水电,干水电就要准备吃苦。”


  三峡水电站水电工程三峡集团公司承担的几大工程都是世界级的,遇到的技术难题也比较多,重大的技术审查会基本都是张超然主持。作为会议主持人,张超然既要看技术资料,还要总结专家的意见,别人开会都能偷闲,唯有他从开始忙到结束。


  面对金沙江项目技术问题的复杂性,他虚怀若谷,迎难而进,翻阅大量资料,比对大量类似工程数据,查找问题的根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以惊人的毅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正是因为这种严谨作风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每当有棘手问题发生时,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往往还是张超然。


  张超然向身边人常常津津乐道的,除了工作就是技术,但他从不对任何人提及个人的得失,甘苦滋味他自有体会。


  采访手记


  “谈工程、谈技术,怎么谈,都可以。但是,作为我个人,我真的没有什么好总结、好宣扬的。我只是一名技术人员,做了我该做的。”


  “比起那些在艰苦地区工作的同志,我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不知道要好过他们多少。”


  “水电工程是集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而我个人的力量只是沧海一粟。”


  ……


  从以上的只言片语中,记者感受到了院士张超然的谦逊。


  在许多年轻技术人员的眼中,张超然是一位性情温和的长者,他常常把工程和工地当做“教学工场”,不厌其烦地用工程实例指导年轻人,同时更关注现场技术人员的想法。每每遇到重大技术问题,他都要组织开会讨论,集思广益,充分听取各专业、各方面意见,然后谨慎决策。


  “超然物外”的人生价值观,让张超然的名字更多了某种韵味。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