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改革报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18日
点击数: 474
2003年~2013年年底,三峡工程累计发电达7119.7亿千瓦时。按每千瓦时电产值10元计算,相当于为GDP增长贡献7万余亿元
近日,国务院长江三峡工程整体竣工验收委员会开始对三峡工程进行验收。从2003年7月10日三峡电站第一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到2012年7月4日最后一台机组正式交付,总装机容量达2250万千瓦的三峡电站全面建成投产,成为世界最大水电站和清洁能源基地。
三峡工程是综合治理长江和开发长江水利资源的关键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配置等巨大综合效益,规模巨大,世界罕见;技术复杂,涉及面广;效益巨大,影响深远。三峡工程质量总体优良,电力系统等各类指标正常稳定、运行良好,三峡发电站的建成有力地促进了长江两岸地区的发展;"三峡电"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三峡电"为工业输血
据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马振波介绍,三峡电站年平均发电量882亿千瓦时,是我国西电东送和南北互供的骨干电源点,为华中、华东和南方等十省市(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上海、江苏、浙江、安徽 、广东、重庆等省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清洁能源,为缓解华中、华东、广东地区能源紧张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更大范围内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创造了条件,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从2003年~2013年年底,三峡工程累计发电达到7119.7亿千瓦时。按每千瓦时电产值10元计算,相当于为GDP增长贡献71,197亿元。考虑到三峡电力主要供给我国华东和华南经济较发达地区,其每度电所产出的工业产值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峡电"所创造的实际价值比我们想象得更高。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雾霾天气和水污染不仅让民众苦不堪言,更为严重的是,它将破坏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而作为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水电,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还有着巨大的节能减排效益。在笔者看来,"三峡电"所带来的环保效益甚至比经济效益更加重要。从2003年~2013年年底,三峡累计发电量相当于替代燃烧标煤2.2亿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8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702万吨。
水电节能减排的效果直接体现在了空气的清洁程度上。2013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13地均创下"历史纪录",104座城市重度"沦陷"。在三大经济圈中,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超过标准100%,长三角地区总体超标60%左右,而珠三角地区超标20%左右。相对而言,珠三角地区在三大经济圈中受雾霾影响最小。究其原因,广东省大量使用水电功不可没。近日,随着西部主要流域全面入汛,水电发电量大幅增加。7月2日,西电东送日电量创历史新高,达到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6%;广东受西电最大电力达3010万千瓦,同比增长30%,约占全省统调负荷的35%。
此外,三峡集团以三峡工程发电资产的市场化、资本化运作形成了滚动开发长江上游水力资源的资本能力。日前,三峡集团公司作为项目业主负责的金沙江下游溪洛渡、向家坝两座大型电站迎来全部机组投产发电,加之三峡、葛洲坝这两座已建成的水利枢纽,三峡集团镶嵌在长江上的四颗明珠,将化洪魔为电能,发挥巨大的防洪、通航、补水、发电等综合效益,支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单是溪洛渡、向家坝两座电站,其发电量就相当于再造一个三峡,将三峡工程的经济和环保效益翻倍。
"三峡电"促民族工业腾飞
据三峡集团公司机电工程局局长张成平介绍,三峡工程论证期间,国内厂家与国外厂家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短时间内还不具备独立承担设计、制造三峡机组的条件。为了既确保三峡工程的质量达到一流,又不失时机地扶持民族工业,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三峡左岸电站机组实行国际采购,走"技贸结合、技术转让、联合设计、合作生产"之路,明确提出了依托三峡工程,走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道路,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逐步实现三峡工程装备国产化。
目前,三峡电站共设计安装32台700兆瓦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左岸电站14台机组的设计制造以国外企业为主、国内企业参与分包制造,国产率达50%;右岸电站12台机组,有8台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机组;地下电站6台机组,有4台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机组。
在三峡集团公司后续的水电项目中,越来越多的大型水电机组关键部件的材料也不断地进行科研攻关、自主研发,形成量产,逐步实现了核心部件的关键材料的国内制造。
装备国产化为三峡以及后续工程建设节省了大量的设备投资。哈电、东电在三峡右岸及地下电站700兆瓦机组的招标中,两厂一举夺得12台的合同份额,平均每台比进口要节省投资4450万元,12台共计节省5.34亿元。同时在溪洛渡电站的18台、向家坝电站的8台等26台700兆瓦级或以上的机组招标中,也使得购买成本大幅度降低。
据上海宝钢的负责人介绍,在三峡工程建设初期亟须高等级取向硅钢时,由于我国缺乏相关产品的本土制造能力,外商曾一次性提价1000美元/吨,而且限制供应量,国家不得不动用战略储备以解三峡工程燃眉之急。通过"技术转让和消化吸收"以及在三峡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宝钢和武钢逐步掌握了高等级取向硅钢的制造工艺,并且经整机测试,国产设备性能与新日铁材料所制变压器相当。本土企业的成功将变压器价格降低了3倍,大幅减少了我国电站建设成本。另外,以宝钢为首的中国企业也开始走出国门。2012年、2013年宝钢出口取向硅钢4万多吨,出口日本、韩国、意大利、美国等24个国家和地区。
不久前,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阿根廷期间,中国与阿根廷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其中一项还创下阿根廷工程项目的历史之最。据了解,该合同涉及阿根廷的两座水电站建设,而阿根廷属意的正是来自中国的葛洲坝集团。葛洲坝阿根廷分公司总经理袁佳富表示,签署的两个水电站建成后,对阿根廷的意义将是巨大的。对方选择与中方合作,看重的正是葛洲坝在建造长江第一坝,以及作为重要承包商建设三峡大坝时的丰富经验。可见,三峡工程为我国实现装备现代化,提升软实力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峡电"将全国电网连成一体
三峡电站供电半径约达1000千米,促进了"全国联网,西电东送,南北互供"格局的形成,获得了可观的地区之间的错峰效益和水电站群的补偿调节效益,以及水火电厂容量交换效益。
截至2006年,我国电网已实现东北、华北、华中电网间同步联网及华中与西北、华东、南方电网间异步联网,除新疆、西藏、海南和台湾外,全国联网格局初步形成。全国互联电网装机规模超过6亿千瓦,与欧洲统一电力系统规模相当。
三峡输变电工程是全国电网互联的核心工程。三峡输变电系统围绕三峡电站送出,在湖北西部建成三峡近区网络,并建设湖北电网西电东送等输电通道,在华中地区形成了以湖北环网为核心,辐射河南、湖南、江西的500千伏主网架;建成万龙双回500千伏线路,川渝电网和华中东四省形成统一华中电网;建设三常工程、三沪工程,加强了华中、华东电网的直流联网;建设三广工程,实现了华中电网和南方电网的异步联网;建设辛嘉500千伏联网工程,实现了华中电网与华北、东北联合系统间的同步互联;建设灵宝背靠背工程,实现了华中、西北电网的直流联网。仅华中、华东两大电网联网,每年可获得3000兆瓦~4000兆瓦的错峰效益。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