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10日
点击数: 440
中国水电发展不容耽搁,可以说这关系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因为水资源问题是生存问题,必须建设大水库,提高我国蓄水能力、水资源调控能力;电力的问题是发展问题,必须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和能源结构转型。加快水电发展是缘于四个方面的迫切需要,第一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频发的迫切需要;第二是能源结构转型,从根本上治理雾霾的迫切需要;第三是拉动经济增长,尤其是让落后地区脱贫的迫切需要;第四是解决我国风能太阳能大规模外送瓶颈的迫切需要。
水电到底是不是破坏生态?目前国内“水电妖魔化”问题也非常严重。美国学者把水电、核能、煤炭、石油等几种能源在全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包括从土地使用到水质影响和空气排放等等,非常全面。结论是水电对环境的影响加权累计是13,而核能(在不出任何核事故的情况下)是44,煤电是50,石油是40。
在几经反复和曲折后,目前国际社会已经回归到“水电是清洁能源”的共识。但国内水电妖魔化的舆论影响甚坏,急需澄清,包括对三峡工程的种种诋毁。我看了一些报道之后,感觉非常悲哀。水电发展对社会是综合效益,并不是为了发那点儿电,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水电工程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这一问题。能源短缺危机与水资源短缺危机相比,前者远比后者容易解决,没有便宜能源我可以用贵的能源,而水资源是没有任何其他资源可以替代的。所以水电发展关系着中国的生存问题。我觉得目前特别需要社会各行业一起努力,来澄清水电的妖魔化舆论。
谈到水电,在一些会议上也经常听到一个观点,就是我们国家水电潜力已经不大了,甚至包括一些水电专家也这样讲。水电潜力是不是真的不大了呢?事实上,我国现在水电开发程度,即已建水电规模和规划的水电总规模之比只有26%。我们规划总规模是3.7亿多千瓦,目前只有1/3得到了开发,至少还有两个多亿千瓦的水电空间。如果这两个多亿的千瓦装机要核电来填补是什么概念呢?那就是新建200多个机组,平均到每个省至少要有八到九个核电机组才行。所以,我们是把各个省都布上很多核电机组,还是发展至少还有两个多亿千瓦潜力的水电呢?哪个选择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不言自明。
由于我国水电开发程度还比较低,导致大量的水能资源在白白浪费。中国水能资源世界第一,可是水电在电力结构中的比重只有17%,比世界平均水平低四个百分点,而中国煤炭资源量位居世界第三,煤电比重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40多个百分点。这些数字意味着,我国技术可开发的水能资源相当于13亿吨原煤,目前每年只利用了4亿吨原煤,其余相当于9亿吨原煤的水能资源白白付之东流。
发展水电也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频发的迫切需要。洪涝灾害频发主要是蓄水能力不足所致。当前我们和发达国家人均蓄水能力差距显著。只有加强水电发展,修建更多水库大坝,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华民族水资源短缺这样一个现实。
发展水电是解决我国风能、太阳能大规模外送瓶颈的迫切需要。风能、太阳能的致命性缺点就是间歇性,而水电与其正好是绝配,弥补其间歇性问题。我们应该建立风能+太阳能+水能+抽水蓄能这样一个综合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体系,在近期可以作为调峰电力来满足需求,未来则有望取代火电和核电。
发展水电还是拉动经济增长,尤其是让西部落后地区脱贫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未开发的水电大部分位于西南,而且都是经济比较贫困的地区,如果把剩余的水电资源开发出来,项目总投资是1.2万亿元,送出工程投资是三千亿元,供需投资总计1.5万亿,可以拉动投资3万亿。有的媒体不断宣传核电拉动投资的积极作用,比如“4800亿内陆核电蓄势待发”等,如果水电发展起来,直接投资是1.5万亿、带动投资3万亿,水电发展对拉动投资的贡献远远大于内陆核电,可以说水电是投资风险和环境风险相对最小、社会效益最大的选择。
提振经济和治理污染到底是靠“核”还是靠“水”的问题,必需放到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高度来考虑。在6月份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特别强调“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
总结来看,尽管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是总体上并没有恶化到完全受制于人的最危险境地。如果能源战略布局合理,科技创新方向明确,政策支持及时给力,中国完全可能开创出一条新道路,即建立起独立自主、经济的、清洁的能源安全保障体系来支撑工业化建设的巨大能源需求。而以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为核心的可再生能源是责无旁贷的,而且现阶段我们具备了这样的技术可能性,这也是当今发达国家和很多发展中国家能源大转型的趋势。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