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1月12日 星期日

我国电力已经进入过剩时代?

来源:新浪财经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05日

点击数: 492

若某一地区全年设备利用小时数低于4500小时,说明该地区电力富余。而2014年这一数据低于4500小时已成定局,像吉林等个别地区甚至徘徊在3500小时左右。也就是说,从全国范围看,我国当前的电力市场已经处于相对过剩状态。

 

我国电力已经进入过剩时代?

 

当下,我国电源建设正如火如荼,2008年以来,每年新增发电机组近亿千瓦,并在2013年底,发电装机总量首次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位。然而,与电源投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却大幅回落。这意味着,我国电力供需结构失衡趋势越来越明显,全国性的电力过剩可能会提前到来。

 

今年年初,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计,2014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全年增长7%左右,然而,今年前三季度,这一数据仅为3.9%,大大低于预期。与此同时,设备利用小时数也大幅回落,前三季度,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平均利用3204小时,同比下降了174小时。

 

按照电力行业即成的规则:若某一地区,全年的设备利用小时数高于5500小时,说明该地区用电紧张,可继续增加电源投资,若低于4500小时,则说明该地区电力富余,一般不能再新增发电装机。

 

2013年,我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数4511小时,已经处于饱和边缘,按照目前下降的态势,2014年这一数据低于4500小时已成定局,像吉林等个别地区甚至徘徊在3500小时左右。也就是说,从全国范围看,我国当前的电力市场已经处于相对过剩状态。

 

尽管如此,我国前三季度的基建新增发电装机容量仍高达5250万千瓦,8月份,国家发改委还公布了25个最新核实的火电项目。为何在电力相对饱和状态下,电源建设的投资冲动依然难以控制?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困难。自2012年以来,我国煤炭价格大幅下跌,曾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的火电获得了发展良机,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在煤炭价格长期看空的背景下,尽管电力市场出现过剩,但依然难以抑制企业对火电的投资热情。

 

另一方面,以风电为主的新能源项目,不仅受到政策支持,还具有排他性的投资特点。例如,东北地区尽管窝电严重,但风电项目仍在不断上马,其原因在于,面对有限的优质风资源,没有企业愿意主动放弃,因为放弃布局就意味着未来不会再有参与的机会。

 

另外,一些投资周期相对较长的电源项目,如水电、核电的陆续投产,也推动了电力供应数据的快速增加。然而,电力供应和需求的失衡,如不在政策上加以规范和优化,未来的矛盾可能会集中爆发。

 

我国经济已进入以“中高速、优结构”为特征的新常态,经济增长进入了“换挡期”,电力需求的增长自然会放缓。由于我国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0%,而钢铁、电解铝等高耗能产业的用电量又占到工业用电量的一半左右,因此,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对高耗能产业的限制,未来电力需求的增长也将进入中低速区间。

 

在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要求下,近期国家能源局下放了火电项目的审批权,然而,这一权力下放所带来的风险在于,地方投资火电的热情可能被再次激活,这可能导致未来几年更加严重的电力过剩。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建议,在当前背景下,应严格控制电力富余较多地区的电源开工规模,以集中消化现有电力供应能力。对弃水严重的地区严格控制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开发进度,对电力大量富余的东北地区严格控制包括煤电、风电在内的电源开工规模。

 

事实上,电力行业只有提前规划,未雨绸缪,才能重蹈其他行业产能过剩的覆辙。

 

(本文作者介绍:资深媒体人,《能源》杂志副总编辑,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能源经济专业硕士。)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