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22日
点击数: 435
以兴隆湖项目为标志,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成都院”)开始悄然转型。
即将迎来建院60周年的成都院,开展了西南及西藏地区100多条大中型河流的水利资源普查和复查;设计并完成了二滩、铜街子、溪洛渡、锦屏一级、瀑布沟等我省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水电基地上的颗颗明珠,在水电勘测设计行业实力不凡。
从2007年江油涪江综合整治开始,成都院开始切入市政基础建设领域,大邑斜江河综合整治、江油市昌明河四季长滩打造、安县低碳活水小镇、南充市引嘉入西工程、成都金沙湖项目……成都院在一个个新领域项目上积累经验,厚积薄发。
走向海外、转战非电
是大势所趋
为何要从水电领域转战市政等基础设施领域?“大势所趋。”成都院院长章建跃说,“不仅仅是大力拓展非电基础设施业务领域市场,成都院还在大步走向海外。”
除了紧紧抓住雅砻江两河口、大渡河双江口等传统水电领域外,成都院还依托“一带一路”重大外交战略,按照“高端切入、规划先行”思路,积极投入中亚五国水电与新能源规划工作,为开拓中亚及俄语区、东欧等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国际部也被拓展为3大部门——国际一部、国际二部和海外事务部。
天府新区兴隆湖项目则是成都院开拓基础设施业务的一个典型代表。
在成都院相关专家看来,经过30多年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后,我国城市生态问题已十分突出,水域面积被挤占日益缩小、水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污染防治、水生态环境改善与城市防洪排水问题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城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主要体现为城市文明程度与现代化水平的显著提升,其中人文历史与生态环境的优越是最宜居城市的主要指标。
特别是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水资源综合整治等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传统水电建设相比,城市水资源综合整治等基础建设前景良好,是一块方兴未艾的新蓝海。
新老优势为企业转型
保驾护航
但转战非电领域并不是一帆风顺。
以城市水资源综合整治为例,其门槛颇高,不仅仅涉及水资源管理,还涵盖环境保护、人文历史、市政规划、建筑结构、金结机电、污水处理等多专业领域,要想成功规划、建设并保障项目可持续运行实属不易。
在水电领域摸爬滚打近一甲子的成都院有着自己独有的优势。“我们拥有城市规划、地质、水资源、水工、建筑、环保、机电等100多个小专业领域的众多人才,在开始做一个个项目时,我们是在内部整合资源,组成一个个项目小组,今年10月份更是成立了水环境与市政工程分院,为接下来进一步在水环境治理、生态建设做准备。”成都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成都院雄厚的水电实力和跨学科交叉优势在一个个项目上得到体现。以2007年做的首个项目涪江江油城区堤防为例,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这一工程由于当时工程建设标准低、质量差、涪江洪水灾害频繁,病险日益严重。通过实地调研和专题研究,成都院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充分利用原涪江河道行洪区蓄水发电,倡导“以水造景、以电养景”,将涪江防洪、引水发电、生态修复、滨河景观融为有机整体,建成了一个生态友好、年发电量达到2亿度的水环境综合工程,凭借这一项目得到的一致认可,成都院还在江油陆续拿到其他项目。
成都院以设计为龙头的总承包模式也在实践中经受住考验。章建跃认为,通过设计经理直接参与总承包项目管理来扭转设计理念,主动发挥设计龙头作用,主要设计方案均开展技术经济比较,设计主动优化意识较大提高,服务意识显著增强,对工程总造价的控制更为直接有效。
在章建跃眼中,除了老的传统优势外,成都院还有自己的新的“秘密武器”,那就是用信息化和数字化来为企业业务拓展保驾护航。
去年第十四届西博会上,成都院就携手国际巨头IBM在成都创建中国首个“智慧流域研究院”,共同开拓大数据、云计算、物流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电站、流域以及城市中的应用。大数据应用在流域中可以实现水、电和生态的调度,可以对地质灾害频发点进行数字监控,仅大渡河流域,应用智慧流域系统后,将会新增一个紫坪铺水电站的发电量。
如今,成都院的智慧建造技术研究取得新突破,其依托藏木、溪洛渡等项目研制的“混凝土坝施工过程智能控制关键技术”创造经济效益数千万元;云数据中心初步建成,部署了企业级管理系统和大型应用软件,5DBIM技术已经在多个工程应用;同时,以核心业务为主线,全面整合多个信息系统的数据和流程等;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信息化、数字化勘测设计研究院已现雏形。
“2015年我们将坚持实施‘国际优先’战略,坚持‘工程勘测设计、总承包和投资运营’3大主攻方向,发挥技术优势,以水环境整治为切入点,大力拓展基础设施业务市场。”章建跃说。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