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2014电力设备制造业硕果累累 打造能源装备“升级版”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微信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24日

点击数: 429

2013年,我国发电设备产量约1.2亿千瓦,约占全球总量的60%,相对于年均5000万~6000万千瓦的装机水平而言,这意味着严重的产能过剩,而常规火电机组产能过剩的矛盾更加突出;当前,国内水力发电设备企业已经具备年产2500万~3000万千瓦的能力,而今后几年国内年均水电新增装机需求只有1200万~1500万千瓦左右,大量的过剩产能将另觅出路。

 

事实上,早在2013年11月,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的能源重大装备国产化产业化座谈会上就指出,近年来,我国能源装备制造业取得长足发展,能源装备技术水平、制造能力和自主化水平明显提升。

 

但也面临传统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亟待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打造能源装备“升级版”的具体部署是从今年初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开始的,国家能源局作出了“依托重大工程推动关键装备国产化,重点推动页岩气和煤层气勘探开发、海洋油气开发、天然气液化和接收、核电、抽水蓄能等重大装备国产化。

 

推进大型燃气轮机自主研发,加快高温部件研制和验证平台建设,提升能源装备自主化水平,支持能源装备企业走出去”的部署,这也为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深度调整和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实现从赶超到跨越发展

 

在打造能源装备“升级版”的背景下,今年以来,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硕果累累,在核电、水电、清洁火电设备等方面再次实现了从赶超到跨越的发展。

 

今年两会期间,一份由多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的《加快推动“华龙一号”走出去,早日实现核电“强国梦”》的提案引发了业界热议。11月3日,继通过国家级评审后,备受瞩目的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率先应用在福清5、6号机组并建设为国内示范工程,摘掉了我国核电“自主技术薄弱”的帽子。

 

7月10日,世界第三大水电站———溪洛渡电站,中国第三大水电站———向家坝电站共26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从三峡电站单机容量70万千瓦到向家坝电站的单机容量80万千瓦,标志着我国大型水轮发电机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质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除此之外,5月18日,西安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大容量±800千伏换流变压器国产化样机通过国家级新产品鉴定。10月17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自升式海上风电作业平台发布。11月5日,我国自主研发的5万千瓦重型燃机试验在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正式启动……电力设备制造业的升级版,意味着未来我国电力装备在国内市场将逐渐朝着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率、低排放方向发展,不断提升智能化水平,不断扩大智能化产品应用范围。而作为制造企业,应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效益增长转变、由注重产能提高向注重技术进步转变、由制造型企业向制造与服务型企业转变。

 

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近年来,我国在大型发电机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发电、输变电设备的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相差无几,部分产品已经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但如同硬币的两面,跨越式发展背后也夹杂着诸如缺乏技术创新、重规模而轻质量、技术标准不完善、检测手段落后等弊病。

 

应该说,原始设计创新能力已成为制约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最大瓶颈。当前,我国的制造水平并不比别人差,关键在原创性设计能力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并以此为导向,将政、产、学、研、用有效结合,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为此,国家能源局将突出“三选一抓”,推动能源重大装备国产化产业化再上新台阶。即选准能源重大装备科技专项,明确十大主攻方向;选定注重实干、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企业和团队,形成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国产化产业化队伍;选好体制机制,以能源重大工程为载体,以政府为主导,建立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抓好服务,认真落实国家政策,及时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推广成功经验、服务市场开拓,建立能源装备国产化产业化服务例会制度,为能源重大装备国产化产业化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服务。

 

兼并整合带来发展良机

 

与年均增速保持在30%的“黄金时期”不同,从2012年上半年开始,我国电力设备行业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即便今年情况有所好转,但增速保守预计仅在7%左右。产能过剩带来的恶果是恶性竞争、价格下降、企业利润严重下滑。今年来看,传统火电机组价格甚至下降了40%,变压器论斤卖已是不争事实,不少企业处于亏损边缘,一些中小企业难逃破产厄运。

 

“2014年是电气设备行业并购元年”已成行业共识。今年5月,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意大利热那亚市与意大利战略基金公司正式签署协议,拟出资4亿欧元向其收购意大利安萨尔多能源公司40%股权。同时,上海电气与安萨尔多还开展多项战略合作,包括在重型燃气轮机的技术、制造、销售和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10月16日,中国西电与美国通用电气合资建立的西电通用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生产线正式投产,这被认为是两家企业强强联合的初步成效。

 

事实上,兼并重组对于产能已经严重过剩的电力设备制造业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通过深度洗牌促使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高端产品发展,推动行业企业由追求速度、规模转向提高核心技术、产品质量转变。同时,技术上的创新和提升有利于国内企业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

 

“走出去”面向全球市场

 

“鼓励通信、铁路、电站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让中国装备享誉全球。”今年两会期间,关于我国电力装备特别是核电装备“走出去”的声音不绝于耳,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走出去”将成为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有效途径。相比于以往的劳动力和低附加值“走出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还特别提出要提高出口水平,开创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格局,这种改变与制造企业走出国门的诉求不谋而合。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4年巴西足球世界杯比赛期间,“中国制造”的电力设备以其优异的性能和出色的稳定性,缓解了举办城市异常紧张的电力供应状况。以发电设备为例,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中标执行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贯流式水电机组———单机容量7.5万千瓦的巴西杰瑞水电站左岸22台机组。代表中国高电压组合电力设备民族品牌的思源电气,依靠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对满足客户需求的不懈努力,其220千伏GIS设备在巴西世界杯足球场安全、可控、高效的运行,为世界杯足球赛保电护航。

 

当然,这仅仅是电力设备“中国造”的缩影。近年来,我国电力装备企业大举走向国际市场,并屡屡获得国际电力行业和世界人民的认可,尤其是火电和水电装备早已扎根亚非拉等国家,而输变电装备也已叩开了欧美发达国家高端市场的大门,带领高端电力装备产业走进 “中国创造”的时代。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