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报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26日
点击数: 469
回顾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发电设备行业也不例外。面对各种复杂情况,我国克服种种困难,发电设备装机容量稳步增长。日前中电联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136019万千瓦,同比增长8.7%。全国基建新增发电设备容量10350万千瓦,其中,水电新增2185万千瓦,火电新增4729万千瓦,核电新增547万千瓦,并网风电新增2072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新增817万千瓦 纵观2014年,我国发电设备企业在设备制造上,不仅有量的增长,也有质的提高。过去一年,我国发电设备行业在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上取得了新突破:全国单机容量110万千瓦最大火电机组投产、国内最大容量超超临界66万千瓦双抽供热汽轮机投运、世界最高参数66万千瓦高效超超临界锅炉投运、世界最大350吨高速动平衡试验台投运、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落地、我国首座钠冷快中子反应堆———中国实验快堆首次满功率并稳定运行72小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自升式海上风电作业平台 “盛风II型”签约投产……
火电设备迎“近零排放”时代
核心阅读: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率、低排放逐渐成为火电设备发展主流,“近零排放”即达到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烟尘排放分别在50毫克/立方米、35毫克/立方米、5毫克/立方米以下
对火电而言,“近零排放”无疑是过去一年里最为热议的话题。
2014年7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正式施行。
在此前后,浙江嘉兴电厂7号和8号机组、神华国华(舟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4号机组、浙能六横电厂1号机组、广州恒运电厂9号机组、河北三河电厂1号机组等密集宣布达到“近零排放”、“超低排放”或“超洁净排放”。同年9月,《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下发,火电排放向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看齐。
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率、低排放逐渐成为火电设备发展的主流,2014年我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318克/千瓦时,同比降低3克/千瓦时。目前,我国已投运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超过60台,数量、总容量均居世界首位。同时,火电发电量首次出现下降。截至2014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中火电为91569万千瓦(含煤电82524万千瓦、气电5567万千瓦),占全部装机容量的67.4%,比2013年降低1.7个百分点。
火电占比下降,却走上了高效、清洁之路,各地燃煤机组减排改造一浪高过一浪。
这既对火电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动了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设备市场的火爆。
在燃气发电方面,燃气轮机的研发进度大大加快。去年2月,清华大学燃气轮机研究院成立。去年9月,我国首家重型燃气轮机技术企业———中电联合重型燃气轮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气总公司共同组建。去年10月,我国首台航改型LM6000PF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下线,该机组由华电集团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合作在国内组装生产,是世界上最先进的5万千瓦等级发电机组。
去年11月,由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5万千瓦燃机启动试验,标志着我国在重型燃机产业研发进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从技术到设备,我国燃气轮机全面国产化或将很快到来。
水电最大单机容量机组投产
核心阅读:水电装机提前一年半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全年发电量达106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7%,占全国发电量的19.2%,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虽然相比2013年,去年水电增长势头有所减缓,但新增装机仍超过2000万千瓦,提前一年半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水电发电量达106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7%,占全国发电量的19.2%,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3653小时,同比增加293小时。
在2014年,世界第三大水电站、我国第二大水电站溪洛渡电站,我国第三大水电站向家坝电站,我国第四大水电站糯扎渡水电站全面建成投产。同时,西藏第一座大型水电站、雅鲁藏布江干流上第一座水电站藏木水电站投产发电,我国藏区综合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工程、拥有国内最高土石坝的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开工建设。其中尤其是溪洛渡水电站和向家坝水电站,总装机容量加起来达2026万千瓦,相当于又投产一座三峡水电站。在投产运行中,这两座电站26台水电机组均顺利实现“零非停”和“首稳百日”目标。
众多大型水电站先后投运,我国水电机组整体水平稳步提升。从三峡电站单机容量70万千瓦,到溪洛渡电站单机容量77万千瓦,再到向家坝电站的单机容量81.2万千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机组不断刷新世界纪录,标志着我国在大型水轮发电机组设计、制造、加工、安装、运行等方面均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随着未来乌东德、白鹤滩等大型水电站的建设,我国单机容量百万千瓦级特大型水电机组的问世也已指日可待。
核电成“走出去”新名片
核心阅读:CAP1400示范工程设备国产化率超过80%,另外,AP1000依托项目四台机组平均国产化率约为55%
尽管我国核电在2014年没有重启,但其呼声从年初到年尾,一路高涨,而在“走出去”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核电迅速成为与高铁并驾齐驱的中国新名片。
最耀眼的当属“华龙一号”。2014年11月,福建福清5、6号机组工程获批调整为“华龙一号”技术方案,标志着首个“中国造”核电机组正式落地。去年12月,“华龙一号”再次获批落地防城港核电二期。“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在中核集团ACP1000和中广核集团ACPR1000+基础上研制而成。其中,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主泵、数字化仪控系统、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及常规岛等关键设备,泵、阀零部件等的国产化率将不低于85%。
我国第三代核电技术另一条技术路线CAP1400,发展同样迅速。去年11月,CAP1400六大关键试验核安全见证全部完成,去年12月,CAP1400示范工程完成1号核岛FCD前准备及成品保护。在核电设备方面,CAP1400示范工程设备国产化率超过80%,另外,AP1000依托项目四台机组平均国产化率约为55%。
2014年,我国在运核电机组22台,新投产核电机组5台,总装机容量达2010万千瓦,为我国新增核电规模最大的一年。
在被称为第四代核电技术的高温气冷堆方面,我国也取得不少进展。去年8月,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心脏装备”———主氦风机工程样机完成热态工程验证。去年12月,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通过国外权威检测,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世界首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商用示范电站在山东荣成石岛湾现出雏形。
这显示出我国在核电技术和设备上逐渐开始掌握主动权。
新能源发展势头迅猛
核心阅读:尽管2014年光伏未能完成既定的装机目标,但仍表现出强大的制造能力,而海上上网电价政策的出台,引爆6000亿海上风电市场
新能源发电设备行业在2014年里保持良好势头,光伏、风电等持续回暖。
尽管2014年光伏未能完成既定的装机目标,但其最后阶段的发力,仍表现出强大的制造能力。据最新数据,2014年我国多晶硅产量仍达到13.2万吨,同比增长57%,电池片产量达到33吉瓦,同比增长32%,组件产量达到35吉瓦,同比增长27.2%。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均有企业进入全球前十,且第一名都为我国企业。我国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光伏组件出货商,在面临国内经济下行和国际市场“双反”情形下,取得此成绩殊为不易。
而《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规范光伏电站投资开发秩序的通知》等的下发,则对光伏行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和规范作用。
相对于光伏,风电在2014年更是风生水起,尤其是海上风电。自去年6月《关于海上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出台,明确上网电价,引爆6000亿海上风电市场,众多设备制造商跃跃欲试。去年12月,《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方案 (2014~2016)》发布,44个海上风电项目列入开发建设方案,总容量达1053万千瓦,给海上风电又添了一把火。
立足国内的同时,我国光伏、风电、生物质等新能源发电设备企业也都在努力走出去,但在一些核心设备和技术上,我国企业仍需加大研发力度,在新的一年里更上一层楼。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