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电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12日
点击数: 474
编者按: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关乎发展与民生。其中,推动能源供给革命,意味着我国将致力于改变以煤为主的传统能源格局,转向多元化供给模式。建立多元供应体系,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安全,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着力发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同步加强能源输配网络和储备设施建设。
围绕这些问题,本报特邀出席全国"两会"的能源与电力行业代表委员以及该行业外的代表委员展开对话和讨论。
本期嘉宾
谢克昌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晓冰 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
陆启洲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总经理
刘振宇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化工大学能源工程中心主任
武 钢 全国人大代表、新疆新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邵志清 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中央委员、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
张传卫 全国人大代表、明阳新能源投资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朱共山 全国政协委员、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毛蕴诗 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曹湘洪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蔡国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蒋 斌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宜春市市长
邹 兵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临沂供电公司营销部计量室专责
清洁能源成电力结构调整主要抓手
主持人:作为转变能源生产方式的具体措施,无论是2014年还是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了风光、核电等清洁能源,涉及到了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然而,"字斟句酌"两年的表述,可以发现重点有所不同。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对于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要"大力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核电"安全发展";而2014年的相关表述则为"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从鼓励到大力,意味着风、光、生物质能将迎来爆发式发展机遇;从开工到积极发展,意味着水电的开发步伐还将保持稳步推进;从开工到安全发展,意味着核电建设经历2011年以来的低潮后将重新步入上升期。请各位代表委员就推进清洁能源发展谈谈各自的看法。
谢克昌:积极发展非煤能源,实现能源供给结构多元化。积极开发利用京津冀三地的风能、太阳能、天然气、海洋石油等资源,形成煤、气、油、可再生能源多元互补、优化利用的能源供应体系。同时,必须认识到,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很难改变,做好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是能源革命中的重中之重。
提高生物质资源能源利用化水平。2012年京津冀三地秸秆产量约4105万吨,人畜粪便约1.435亿吨,生物质资源丰富。京津冀三地应充分发挥生物质资源优势并努力提高生物质资源(例如秸秆)在畜禽饲料、农业肥料、工业原料、食用菌栽培等方面的应用水平,积极推广生物质资源的致密成型技术,因地制宜发展秸秆等生物质综合发酵(沼气)、气化发电、直燃以及与煤混燃发电技术。
刘晓冰:我国的能源消费模式过多的依赖煤炭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这既是历史发展沿革的过程,也是我们国家不断提高环保意识,明确生存与发展和谐共存必然性的过程。正是这种沿着西方工业革命走过的快步前行的发展路径,造成了我们今天对煤炭和石化能源的依赖与高强度的消费。但值得庆幸的是,在当前快速发展的时代,已经出现了日臻成熟,并可以逐步替代传统煤炭、石化能源的新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等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等。
武钢:要促进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一方面要加强可再生能源基础研究,比如说我们有风能、太阳能替代化石能源,这种替代的社会贡献,通过经济学把可再生能源对人类社会作出的贡献换算成每度电的贡献价值;把燃煤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计入成本,这样重建能源价格体系,重新评估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价格,才能使更多企业、更多人乐意使用可再生能源来替代化石能源。同时,要控制煤炭的直接燃烧使用,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执法力度,如果执法不严,让那些投机的企业得到了好处,达标的企业就会觉得吃亏了,影响企业在环保科技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升级换代,不利于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
邵志清:规模化开发利用大型水电、核电、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等)发电等清洁能源,可直接优化我国能源结构,推动能源低碳化进程,具有显著的环保效益。通过西电东送,一方面可以减轻中东部负荷中心地区的环境压力,减少环境损失;另一方面可以加快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东西部对口支援等方式,引入东部的资金、先进技术和一流人才,在西部建设先进环保的能源基地和特高压输电设施,弥补环境治理资金缺口,加快西部经济发展,切实改善民生、就业状况和环境污染状况。
张传卫:《可再生能源法》自2009年修订至今,已有5年。期间正值我国从"十一五"向"十二五"过渡和"十二五"建设的关键时期。《可再生能源法》发挥了我国可再生能源领域根本大法的作用。
基于当前国内外能源政治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和整体趋势,为持续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更好地发挥可再生能源在能源革命中的作用,建议对《可再生能源法》开展有针对性的修订工作,细化和明确老问题,纳入新形势和新任务,解决新问题,使《可再生能源法》始终保持与产业和国家发展需求高度同步,使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始终沿着法制的轨道健康发展。
朱共山:针对太阳能光伏电站开发中实际存在的土地相关税费问题,建议免征太阳能光伏电站土地使用税。参照国家对常规火力发电基于 《国家税务局关于电力行业征免土地使用税问题的规定》等相关政策,确保太阳能光伏电站享受相关用地免征土地使用税的优惠政策,以政策倾斜鼓励发展太阳能这样的环保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促进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
传统能源转型升级须全产业链共同发力
主持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推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促进重点区域煤炭消费零增长"。这一表述显示出我国对"存量"和"增量"双管齐下的态度。
"存量"是指既有的燃煤电厂。对于我国数量庞大的燃煤电厂,报告提出了要求——— "超低排放改造"。 "增量"是指新增的煤炭消费。重点地区煤炭消费零增长,意味着绝对增量不增加,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不会增加。与此同时,在零增长的基础上提升"电煤"比例,还会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煤炭消费比重该如何降低?分散燃煤小锅炉、工业窑炉和煤炭散烧等用煤领域又该如何控制?请各位代表委员就传统能源转型问题谈谈各自的看法。
陆启洲:国有企业有一些通病,要从根子上改。通过优化配置国有资本来提高资本利用效率;提高公司治理能力,充分发挥董事会、监事会作用,降低决策失误概率。可宽容失败,但决不能宽容腐败;继续深化用工分配激励机制改革,不能管得太死。传统产业可以长期存在,但要向清洁生产的方向升级改造。建议国家层面继续完善有关法律和政策,鼓励企业转型,不能仅靠企业的自觉性。全社会要形成共识,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企业要主动调整发展战略,充分利用现有的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谢克昌:应从京津冀三地资源禀赋出发,以安全保障为核心,以节能降耗为主线,以技术和体制革命为支撑,注重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优化区域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控制消费总量,将京津冀打造成为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的先行区、示范区。构建安全、高效、节约的能源保障 体系是实现京津冀地区生态修复及环境改善的必经之路。
建议在工业燃煤锅炉领域,针对燃煤工业锅炉保有量大、分布广、能耗高、污染重的特点,应以推广高效锅炉、淘汰落后锅炉、实施升级改造、提高燃料洁配度为主要手段,强化法规标准约束,加强政策激励,提高高效锅炉的市场占有率,提升锅炉能效和污染控制水平,促进行业节能减排。
民建中央:建议我国积极实施洁净煤战略,大力推进煤电一体化,减少煤炭分散使用对环境的破坏。同时,完善煤炭在生产流通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标准并严格执行,依法限制对劣质煤的使用和生产销售。
民进中央:建议加大煤层气的开采利用力度。针对采煤采气一体化政策难落实的积弊,应建立健全煤炭开采和煤层气抽采生产协调机制,完善煤层气开发利用安全管理标准与制度。建议提高国家对煤层气开发的补贴标准,开征煤层气资源税,主要用于因煤层气开采带来的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投入。同时严格控制煤层气开采规模,加快推进煤层气开采技术的突破。
刘振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活力、有力度,我非常拥护。我提两点建议:一是对煤炭利用的思路表述得还不够明确,只在"打造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中有所提及。煤炭利用目前在我国一次能源的比例为64.2%,政府要直面煤炭利用问题,提出有力措施;二是我国煤炭污染排放的主体不仅仅是电厂,还有工业锅炉和小锅炉,其烧煤量是电厂的70%,污染量大于电厂,建议将报告第28页中把"推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的表述改为"推动燃煤设施的低排放改造"。
毛蕴诗:建议推动建立企业—政府—社会联动的环保常态机制。推动全社会包括企业、政府、公众参与环保事 业,将环保常态机制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生产企业和排污企业应承担环保的主体责任,将绿色环保贯穿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做好自身监测和环保数据的存档、发布。政府应在环保标准制定、监管和执法领域发挥作用,厘清各个参与主体的责任,全面公开监管信息和监测数据,加大执法力度。同时,建立环保倒逼机制,鼓励企业全方位推进绿色环保。完善污染排放收费制度和生态环境的有偿使用制度,对消耗大、污染大的单位和个人征收惩罚性的收费,淘汰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对节能减排的设备和产品则给予适当的减免或者返还。
曹湘洪:要高度重视原油战略储备。目前原油国家储备和商业储备明显不足,与国际标准差距较大,建议加快原油战略储备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国家石油安全。同时,建议大力发展和推广生物柴油、乙醇汽油等生物能源。
提高电网传输能力和接入分布式电源能力
主持人:延续"十二五"以来电网投资规模持续提升的态势,过去一年我国电网建设步伐稳步加快,并迎来了新一轮高峰。从电网投资看,其饱和程度还远不及电源,我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和供电可靠性等方面仍然亟须电网持续投资。
尽管我国电力系统整体供应能力已经有所富余,但在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调峰能力、供电可靠性等方面仍然亟须持续的电网建设投入。随着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放缓,以及大部分电源供给及输电线路骨架逐步完善的情况下,我国电网建设投资的重心将逐步由主干网向配网侧转移。请各位代表委员就配套电网发展问题谈谈各自的看法。
蔡国雄: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保障能源供应、优化能源结构、治理环境污染、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国家审批权下放和各项支持政策的出台,我国新能源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我国在加快推进新能源的推广和利用方面,还有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当前我国清洁能源消纳问题依然突出;另一方面,相关面向普通居民用户的新能源使用政策不完备。
要实现新能源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国家统一规划引导和约束,建立电网、电源协调发展机制,统一规划新能源、分布式电源与电网发展,确保新能源、分布式电源科学发展。建议在城市内的楼宇建设过程中,增加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相应的规定和要求条款;在小区管理中,对于楼顶和墙面的要求以及草坪等地面管理方面,要适当放松对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的要求;在个人或单位以及楼宇的建设中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给予财政和其他方面的鼓励支持政策。
刘晓冰:我们可以预计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最终取代传统的燃煤和石化能源是未来必然的结果,但是我们又必须得承认,这个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除了目前这些新兴可再生能源自身技术发展和产业发展还需要不断完善,有些问题还需要解决外,对传统能源产业的升级改造或转型,都需要一个过程,它牵扯到许多现实的系统问题,如产能及需求的过渡与衔接,传统产业大军就业形式的转变与安置、新能源网络的布局与配置等。
蒋斌: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是引发雾霾污染的重要原因。解决雾霾问题,关键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电力是唯一能大规模利用核能、水力和各种可再生能源的二次能源形式,能将煤炭直接消费转变为清洁的二次能源消费。同时,加快电网建设,实现 "煤从空中走、电从远方来",把电从能源中心送到负荷中心,加强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降低因减煤带来的缺电风险,为遏制雾霾天气助力。
邹兵:山东作为经济大省,一次能源相对短缺,2014年全省煤炭产量约为1.5亿吨,50%以上的煤炭需要从省外调入。
山东电网基本为纯火电电网,全省火电装机占装机总容量的90%以上。2014年电煤消耗约1.6亿吨,80%左右的电煤需要从省外调入。因此,迫切需要加快实施特高压入鲁,从根本上打破山东能源电力供应的瓶颈,不断满足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
任务
●降低煤炭消费比重
到2020年,全国煤炭消费比重降至62%以内。削减京津冀鲁、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工业分散燃煤小锅炉、工业窑炉和煤炭散烧等用煤领域。
●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
到202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到10%以上。实施气化城市民生工程,到2020年实现城镇居民基本用上天然气;扩大天然气进口规模;稳步发展天然气交通运输;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加快天然气管网和储气设施建设,到2020年天然气主干管道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
●安全发展核电
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在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适时在东部沿海地区启动新的核电项目建设,研究论证内陆核电建设。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积极开发水电,到2020年力争常规水电装机达到3.5亿千瓦左右;大力发展风电,建设9个大型现代风电基地以及配套送出工程,积极发展分布式风电,稳步发展海上风电,到2020年,风电装机达到2亿千瓦,风电与煤电上网电价相当;加快发展太阳能发电,到2020年光伏装机达到1亿千瓦左右,光伏发电与电网销售电价相当;积极发展地热能、生物质能和海洋能,到2020年,地热能利用规模达到5000万吨标准煤;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科学安排调峰、调频、储能配套能力,切实解决弃风、弃水、弃光问题。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