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09日
点击数: 342
4月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3月PMI为50.1%,比2月小幅回升0.2个百分点,回到临界点上方,意味着制造业重回扩张区间。
虽然PMI小幅回升,但3月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均小幅回落,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8.3%,是自2014年3月以来的最低点,这足以说明国内外市场需求仍显偏弱,制造业存在一定下行压力。
那么,能源装备产业情况又如何呢?
出口企稳回升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蔡惟慈日前对外透露,宏观经济环境没有出现明显好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暂无起色,产业过剩加剧了机械行业自身所处困境。
今年以来,虽然能源装备产业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下行趋势并未明显趋缓,但由于国内产能过剩、成本刚性上升与国家政策力推出海形成合力,大部分产品出口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
海关总署出口数据显示,电动机及发电机1-2月出口累计4.5亿台,同比增长24.5%;风力发电机组1-2月出口累计2182台,同比增长41.3%;变压器1-2月出口累计3.8亿个,同比增长11.4%;静止式变流器1-2月出口累计7.9亿个,同比增长22.3%;蓄电池1-2月出口累计3.4亿个,同比增长54.1%。
记者不久前在国内主要发电设备企业采访时了解到,目前国内客户订单较少,尤其是百万等级设备更是屈指可数,车间生产的大部分是国外订单,主要是30万、60万千瓦等级的中小汽轮机、发电机等。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锅炉、汽轮机、水轮机等通用设备制造业1-2月累计出口交货值732.90亿元,同比增长6.3%;煤矿、油气、海工等专用设备制造业1-2月累计出口交货值416.90亿元,同比增长1.1%;发电机、变压器等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2月累计出口交货值1455.70亿元,同比增长6.6%;仪器仪表制造业1-2月累计出口交货值183.00亿元,同比增长11.4%。
争相出口问题一箩筐
当然,在出口热的背后一些问题也接踵而来。“由于国内市场需求有限,企业产能需要释放,加上政策力推出口,国内企业一拥而上,最后在国际市场上基本是国内企业相互间的竞争,形成无序低价竞争的局面。”一位业内企业家深有体会地告诉记者。
“在国际市场上的低价恶性竞争,最终是损己利人,国内企业争相‘走出去’却演变成‘老乡见老乡,两眼冒凶光’。”该企业家无奈地说。
据记者了解,除了低价竞争外,质量问题也是国产设备走出国门的一道坎。以核电为例,核电站安全标准非常严苛,涉核设备门类广、种类多,任何一个设备出现质量隐患都有可能影响电站运行、甚至威胁电站安全。核电出海事关国家面子、中国信誉,假如因为某些设备卡壳、掉链子的话,制造企业是承担不起这个责任的。
“不管是核电还是其他装备制造,要想真正实现‘走出去’战略,质量是最重要的一个基础,因为我们知道,作为重大能源工程项目的设备供应链一员,在国际市场上不会一荣俱荣,但是肯定会一损俱损。”上述企业家说。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也指出,目前国内企业“走出去”面临四大风险:一是资源丰富、社会安定、法律健全地区的市场已被西方国家抢占,不少发展中国家存在政治、社会动荡高风险;二是跨国并购和投资可能遭到他国严格审查;三是对海外目标企业调查研究比较困难,项目融资存在信用、操作及汇率利率风险;四是跨国并购后,中外两套运行体系文化、心理状态不同,处理不好影响重大。
政策实施效果初现
根据近期的一些政策措施,政府推动国产装备出海的目标非常明确,也在积极为装备企业出海搭桥梁建平台。
一方面,通过“一路一带”经济带建设,大力推进沿途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项目,支持国内企业承揽国际重点项目,以此带动相关配套产品供应,拉动国产装备出口增长;另一方面,通过与德国开展工业4.0合作等切实行动,支持企业开发欧美发达国家投资市场,尤其侧重智能制造等高端制造领域合作,驱动国产装备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提升。
业内观察人士分析称,政府层面一揽子计划效果初步显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2月能源装备产品在“一带一路”沿途国家的出口量明显增加,贸易额呈现提升趋势。
海关总署方面透露,国家出台的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系列措施,效应还将继续显现,通关改革的红利也将不断释放,这对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作用还会逐步加强。
“今年机械工业出口增速预计在6%左右,从1-2月出口交货值看,发电输变电行业高于预期增速,开局势头很好。”一位机械行业协会专家告诉记者,“能源装备产品出口增速回调,说明我国在品牌、技术、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国际认同感越来越高,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与优势逐步提升。”
“政府要继续加大力度清理出口环节不合理、不必要的税费,减轻企业负担;也要完善有利于进出口发展的投资、融资、信贷、汇率、保险政策体系;对于国内企业在国际上的恶性竞争行为,政府要有所作为,在符合国际贸易准则的前提下进行管控和约束。”该专家建议。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