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1月15日 星期三

中国承诺碳减排目标"加码"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08日

点击数: 400

转载者按:这篇文章在一些网站转载时,题目被篡改成了《中国承诺碳减排目标"加码" 替代能源倚重天然气和核电》。必须指出,这种转载的始作俑者具有欺骗公众的目的。众所周知,全世界碳减排的方式都是依靠可再生能能源,为什么只有中国例外?需要主要依靠天然气和核电?天然气也是化石能源,只不过热值高一些。核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其资源总量一定是有限的,不可能成为碳减排的主力。中国的核能去年的百分比增速最高,但由于基数低实际的增量是非常小的,好像还低于风能,实际上去年中国水电的增量大大超过了核电的总量。到底什么是中国减排的带带能源?我们不能用百分比来骗人。总之,在科学技术上中国的碳减排一定是和全世界一样,主要依靠水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否认这一事实的歪曲报道,很可能是目的的误导公众。

 

      在环保、气候多重压力之下,中国的二氧化碳减排不断提速。


  7月6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邹骥做客中国政府网时指出,中国2020年后的减排力度将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中国2005年到2020年之间的减排平均速率为每年减3.9%,而2020年到2030年间,中国的减排速率将达到4.4%。


  同时,邹骥强调,203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装机预期是在2014年的基础上增加9亿千瓦左右,年均非化石能源装机从2005年到2020年的4150万千瓦,上升到2020年到2030年的6280万千瓦。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在二氧化碳减排方面的力度在加大,现在内部在做努力,排放峰值可能会提前到2027年。


  二氧化碳排放15年后或达峰值


  2013年底在波兰华沙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十九次缔约方会议,邀请各国于2015年年底巴黎会议前尽早提交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


  今年6月30日,中国政府向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成为第十五个提交国家自主贡献的缔约方。


  中国确定的到2030年的自主行动目标是: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中国还将继续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在农业、林业、水资源等重点领域和城市、沿海、生态脆弱地区形成有效抵御气候变化风险的机制和能力,逐步完善预测预警和防灾减灾体系。


  实际上,早在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就曾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等行动,到202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


  邹骥认为,和2020年已有的减排承诺相比,中国2020年以后的减排力度将全面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行动力度进一步增强。中国2005年到2020年之间的减排平均速率为每年减3.9%,而2020年到2030年间,中国的减排速率将达到4.4%,每年下降速度是增速状态。


  同时,邹骥介绍,203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装机预期是在2014年的基础上增加9亿千瓦左右,远高于美欧的同期水平,年均非化石能源装机从2005年到2020年的4150万千瓦,上升到2020年到2030年的6280万千瓦。


  对此,郑保卫称,在能源方面,风电、水电、核电等都在努力发展,其中,风电开发的力度会多更一些,实现目标应该还是有把握的。


  实现自主行动目标需替代能源


  "我想用一种历史的眼光看,中国提出的自主贡献目标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应该说是做了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就此而言,这是有力度的。"邹骥对于中国的减排给予了较高认可。


  但是,对于实现2030年的自主行动目标,业界仍然存在一些顾虑。单从煤炭消费来看,2014年,我国煤炭消费量约为35亿吨。


  对此,邹骥认为,要想实现目标需要资源、资金、技术等,需要替代能源,比如需要天然气替代煤,需要核能等。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能源消费数据显示,核电发电量增长18.8%,水电发电量增长15.7%,火电发电量下降0.3%。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6.0%,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6.9%。


  不难看出,虽然非化石能源中,核电、水电发电量增长较快,但是,总的体量和煤炭消费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邹骥介绍,在未来10-15年的城镇化过程中,高耗能、高排放材料使用,将带来巨大的排放压力;随着收入增长,可能到2030年这段时间,在排放源上制造业占比会下降,以消费活动为基础的建筑交通的排放会增加,当前发达国家排放中三分之二是建筑、交通的排放,中国应做好布局,早做准备。


  郑保卫说:"(实现2030年的目标)困难肯定很大,尤其是设备和技术差距很大,一直在强调和国外的合作,主要就是设备和技术方面。"


  还有公众意识问题、异常气候变化等,郑保卫说,应该有这些方面的思想准备,把困难想得多一点,但是,实现目标还是完全有把握的。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