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报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21日
点击数: 1100
深度挖潜小水电生态效应
专家建议政府应像重视风电、太阳能发电一样重视小水电
中国电力报 中国电力新闻网 记者 冯义军
"在中央提出'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历史条件下,发挥资源优势,科学有序发展,为实现总体战略目标服好务,小水电仍然大有可为。"在近日由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办的"小水电的生态作用科普论坛"上,水利部水电局局长田中兴表示。
根据全国农村水能调查评价成果,我国小水电技术可开发量1.28亿千瓦,按照现在的技术水平、勘查手段和评价标准,应该还有更大的潜力。因此,在宏观层面看我国小水电的开发率并不算高,还有很大的空间。
小水电是绿色能源、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表示,要在能源革命的高度上思考小水电。在能源革命的时代背景下,小水电在增加清洁能源供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被寄予厚望。
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小水电肩负着新的使命。
可再生能源利用最成功的是小水电
"在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上,无论是对水能、风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中国都走在了前面。但其中中国最突出、最成功的还是小水电。我国小水电的开发利用,是全世界公认的成功典范,令全世界钦佩。因此,联合国的小水电中心也设在了中国,由中国培训各国的小水电专家。"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告诉中国电力报记者。
我国小水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不同的历史作用,取得了辉煌成就。田中兴在上述论坛上表示:"小水电在我国已有100多年历史,是大规模开发利用最早、技术最成熟的可再生能源。我国在小水电设计、施工、设备制造、运行管理等方面都已处于世界领先行列。"
1983年,国家启动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试点建设,在中央政策支持、资金扶持下,地方以自力更生为主开发小水电,建设配套电网,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40多个区域电网,600多个县以小水电供电为主。
电气化县户通电率从1980年的不足40%提高到2010年的99.8%,户均年生活用电量从不足200千瓦时提高到800千瓦时,使全国二分之一的地域、三分之一的县市、3亿多农村人口用上了电,小水电点亮了中国农村。
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建成装机在5万千瓦及以下的小水电站47000多座,装机容量7300万千瓦,年发电量2200多亿千瓦时,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占全国水电的四分之一。小水电的发展对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尤其是对广大山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资料显示,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实施以来,解决了400万农民的生活燃料,每年可减少薪柴消耗670万立方米,保护森林面积1400万亩。通过开展绿色小水电建设,强化电站减水河段生态修复治理和下泄流量监管,中小河流生态得到明显改善。许多地方利用小水电开发形成的水面营造人工湿地和亲水走廊,成为城镇景观和良好的旅游、休闲活动场所。
据了解,"十二五"前4年中央投资124亿元,拉动农村水电项目完成总投资1400多亿元,相当于中央投资1元钱,拉动社会投资10元钱。农村水电站发售电总收入4800多亿元,上缴税金400多亿,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50多万个,为地方财政提供了稳定来源,为贫困地区发展注入了活力。
国际小水电中心主任刘恒向本报记者介绍:"我国开发小水电、建设农村电气化的经验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总部设在我国的联合国国际小水电中心先后为30多个国家提供了小水电技术咨询和服务,为发展中国家培训了大批小水电技术骨干,带动了国内小水电设备出口和劳务输出。'点亮非洲'项目得到联合国的充分肯定和非洲国家的欢迎。今年4月,习近平主席同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共同为'中巴小型水电技术国家联合研究中心'揭牌,开启了我国小水电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新篇章。"
应像重视风电、太阳能发电一样重视小水电
"小水电优于风电,优于太阳能发电,电力出力相对稳定,具有调节能力。政府应该像重视风电、太阳能发电一样重视小水电。"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在上述论坛上表示。
小水电站运行可靠,出力相对稳定,年平均利用小时数约3200小时,高于风电的1900小时和太阳能发电的1100小时。2014年小水电装机是风电装机的四分之三,发电量是风力发电的1.5倍。
调节能力良好的小水电站,一般都承当着调峰、调频的任务,以保证供电品质和电网安全。同时,小水电也不需要配套建设常规能源来保证电网稳定。
据国网能源研究院、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等机构研究,包括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和维护成本、退役成本等在内的电站全生命周期的发电成本,每千瓦时水电为0.15元、光伏发电为0.34元、风电为0.55元,水电成本最低。能源回报率是能源设施建设和运行全过程中能源产出投入的比值。根据加拿大魁北克水电局的研究,水库式水电的能源回报率约为208~280,径流式水电的能源回报率约为170~267,风电约为18~34,生物能约为3.5,太阳能为3~6,传统火力发电2.5~5.1,水电的能源回报率最高。
与风力、太阳能以单一发电为主不同,小水电工程具有良好的综合效益,除了提供清洁的电能,还具有城镇防洪、农业灌溉、城乡供水、水产养殖和亲水旅游等多重功能。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小水电(径流式为主)全生命周期替代燃煤火电减排温室气体和PM2.5的因子为每千瓦时937~1019克和0.202克,风电为921~1013克和0.134克,太阳能发电为820~984克和0.131克。小水电的减排优势明显,减排PM2.5的效益是风力、太阳能发电的1.5倍以上。
"在减碳方面,小水电的作用更是巨大。众所周知,我国的风能发电量已经是全球第一,但是,我国小水电的减碳作用(按2014年的发电量)几乎要比风能高出50%。中国的小水电对减排的贡献绝对也是全球第一的。此外,风能、太阳能的利用是需要巨大财政补贴的,不仅有电价上的明补,还需要电网的暗补(调峰补贴)。而相反小水电的低电价,恰恰是电网最大隐性收入之一。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小水电的低电价,电网绝不会具备目前这种无偿为风能、太阳能发电调峰的经济能力。"张博庭向记者分析道。
"八部委曾专门发文要求保证小水电上网、优先收购小水电,但目前落实情况不是很好。《可再生能源法》对水电之外的可再生能源提出明确的鼓励办法,同时提出'水电适用于《可再生能源法》的办法由国务院另行制定',但至今没有看到这个具体办法。"田中兴谈道。
科学看待小水电的开发现状
近年来,社会关注的小水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开发程度、河段减脱水、鱼类保护、水土保持、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
我国有些山区河流本身就是季节性河流,枯水期存在河水断流、河床裸露等现象。一些早期建设的引水式电站受当时经济技术条件限制,没有设计、建造最小流量泄放设施,同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越来越高,诸多因素都使引水河段的减水脱流现象有所加剧。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全国4400多座老旧电站进行了增效扩容改造,近2000条中小河流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福建、陕西、甘肃等地也出台了水电站最小下泄流量的计算、设计和监管办法,要求老旧电站通过设置生态泄水管、增设生态机组、新建壅水坝和开展梯级联合调度等措施,确保厂坝间河段生态需水。
张博庭建议,应该尽量避免和弥补引水式开发小水电给某一河段带来减水、脱水的问题。但很多河流减水、脱水的根源不在于小水电,而是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和短缺。小水电本身不消耗水资源,反而能帮助人类管理水资源、应对水危机。
对于小水电开发筑坝截流、阻隔洄游性鱼类的洄游路线、影响喜流水性鱼类生存的问题,田中兴提出:"筑坝使流水变为静水的同时,也使喜静水生活的种类在库区成为优势种群。2012年,水利部组织全国对3500多条中小河流水能资源开发规划进行修编,凡涉及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或特有水生生物的河段都不再规划新建小水电。"
此外,田中兴还表示,小水电开发造成局部山体扰动和水土流失问题是存在的,但不是造成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成因。清华大学研究表明,水电开发不仅不会引发泥石流灾害,还能减少和减轻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水电站不仅能够把90%以上的河水能量转化为电能,减小水流的破坏力,而且梯级电站可以形成"人工阶梯—深潭系统",控制河床的侵蚀下切、维持河床稳定,从而消减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害。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的深入,监管职能的逐步加强,小水电建设中水土流失问题将会得到进一步治理。
"小水电的负面影响不是其本身禀赋造成的,通过监管、规划等措施可以遏制。"李立浧在论坛上表示。
"总的来说,通过良好的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等措施,小水电开发对局地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完全可以降至最低程度甚至消除。"田中兴表示,一条河流、一个区域建多少水电站没有统一的量化标准,这取决于河流资源禀赋和功能,需要通过专业的论证和规范的审查审批,在规划中明确。某条河流、某一区域水电站建设多与少、疏与密,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规划中予以体现。
在李立浧看来,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对于小水电发展是一次巨大的机遇。小水电跨发电和配用电两端,可以依托多个小水电成立发电企业集团,依托小水电建设多能互补微电网,依托周边农村用户成立售电公司,开展小水电直供电用户的市场模式。
"今后发展小水电,必须在政策、技术、市场方面着力。在小水电电价、上网、融资方面切实支持;走技术创新之路,做到科学实施规划、电站建设和运行管理;做到政府主导、市场导向、资质认定、加强监管。"李立浧建议。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