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营报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30日
点击数: 369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集团”)正在向一个多产业的清洁能源集团迈进。
11月15日,三峡集团首个塔式光热发电项目落户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白水泉光电产业区,项目装机100兆瓦,占地6平方公里,号称国内最大的太阳能塔式电站之一。
同日,三峡集团又与福建省政府共同主导的13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进一步协商并且达成共识。
早在今年3月19日,三峡集团与湖北国资委签订深化合作协议,三峡集团对湖北能源增资50亿元,成为湖北能源控股股东。
近年来,三峡集团除了深耕水电业务,还涉足火电、天然气、煤化工等能源领域。
不过,受全球经济下行影响,在能源企业业绩整体低迷的当下,三峡集团多元化发展之路是否可以借鉴?多产业投资背后其资金是否吃紧?
集中布局非水电业务
三峡集团发展非水电业务虽非始于2015年,但却是非水电业务发展较为集中的一年。
11月15日,甘肃酒泉市金塔白水泉光热发电项目正式获得酒泉市能源局登记备案。该项目是三峡集团建设的首个塔式光热发电项目,项目建成后,每年上网电量约3.2亿千瓦时,等效满负荷小时在3232小时以上,在环保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同日,三峡集团又与福建省政府方面就进一步推进福建海上风电资源开发电达成共识。
对此,三峡集团一位受访人士向记者表示,三峡集团目前可控总机组已达到6000万千瓦,参股权益装机总量达到1000万千瓦,在建装机总量达到3000万千瓦。
三峡集团发展太阳能、风电等新能源业务完全符合国家政策,目前完成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600万千瓦,而且这一数字在逐年增加。
银河证券一位券商分析师则对记者表示,我国大多水电资源掌握在三峡集团等少数大型电企手中,目前能够开发的水电资源已经非常有限,因此,这些企业为了长远发展,必须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还未形成气候之前,提前布局。
据该券商分析师介绍,在2015年3月份,湖北能源就曾公告称,湖北国资委与三峡集团签订了深化合作协议,三峡集团将推动陕煤集团与公司搭建陕煤集团在湖北唯一的煤炭销售平台,还与陕煤集团及公司合作投资在荆州建设煤制气项目。并承诺待条件成熟时,三峡集团将对公司进行增资50亿元,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继而实现对公司的合并报表。
也就是说,三峡集团除水电业务外,所涉领域正在趋向多元化。对此,本报记者查阅公开资料发现,早在2008年,三峡集团已开始涉足煤化工产业。其中包括与陕煤集团共同合作的陕西蒲城清洁能源化工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5亿元,三峡集团出资10亿元;随后又与云南煤化工共同投资云南解化等煤化工产业。
然而,遗憾的是这些煤化工项目均没有给三峡集团带来太多利好,被指投资失败。
盈利能力强,三峡集团“不差钱”
在全球经济整体低迷的当下,三峡集团频频出手非水电业务是否差钱?
三峡集团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三峡集团盈利高达129.4亿元,平均每天盈利为0.35亿元,在央企2014年排行榜中位列第十。
除了三峡集团盈利能力强之外,三峡集团也是个不折不扣的重资产企业。上述证券分析人士向记者介绍,目前三峡集团拥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169家,参股公司68家,事业单位1家。
另据国家审计署曾经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长江三峡资产总额为4333.92亿元,负债总额为1863.38亿元,所有者收益为2470.54亿元,当年实现营收为426.08亿元,净利润175.95亿元。
事实上,三峡的“不差钱”在其庞大的资产与阔绰的投资方面均有所体现。
据《华尔街见闻》报道,三峡集团近期已赢得巴西大坝合同,公司出价23.8亿巴西雷亚尔,获得Jupia和Ilha Solteira水力发电站30年的运营权,由此奠定了三峡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大坝运营商。
除此之外,其旗下上市公司长江电力信披显示,11月初,长江电力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三峡集团公司、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法持有的三峡金沙江川云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合计100%股权。
公司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结合的方式支付标的资产对价,即以12.08元/股的价格,向三家股东发行股份35亿股,该部分股份作价422亿元,另外支付现金374亿元,合计出资797亿元,购买云川公司100%股权。同时,承接云川公司原有债务合计1297亿元,债务将由长江电力所属的云川公司继续承担。
据知情人士估计,此次重组预案涉及资产总额超过2000亿元,股权交易价格约800亿元,配套融资241.6亿元,是国内资本市场为数不多的资产重组案例。
盈亏是验证投资成功与否的标准。一位熟悉三峡集团的政府人士向记者表示,三峡确实是一家实力雄厚“不差钱”的企业,但是并不意味着所有投资都会盈利。据悉,三峡集团下属的三峡新能源就曾出资2亿元收购1家拥有30万千瓦风电项目开发权的公司股权,但是该风电项目因接入电网系统外送线路河北段未获核准而长期处于停工状态,致使该2亿元的投资损失超过1亿元。
“即使不差钱,投资也需谨慎。”上述政府人士亦称。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