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07日
点击数: 425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将于本月中旬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将围绕深化改革、提质增效、处置“僵尸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国资监管、强化监督、推进“双创”等七个方面全面部署2016年相关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业内人士认为,今年是国企结构改革年,也是重组与清退产能年,国企面临巨大的压力,也面临巨大的机遇,在供给侧改革驱动下,2016年国企改革将迎来实质性推进。
改革将取得突破性进展
近一段时间以来,国资国企改革呈加速之势。
去年9月13日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出台后,截至去年年底,包括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在内已有十个配套方案相继出台。另外,还有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意见等九个文件将在今年陆续发布。央企、地方国企加快了落实改革举措的步子,积极引入其他国有资本或各类非国有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等等。据悉,今年围绕董事会职权、市场化选聘、薪酬改革、投资运营公司、兼并重组、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国有企业信息公开等方面的十项改革试点将全面展开,目前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已把这十项试点分工到有关部门,有关部门也正在按照分工研究方案。
央企重组方面,2015年重组的央企已达10家,为近5年来之最。尤其是去年12月,单月就发生4起重组,涉及8家央企近万亿资产,国资委直管央企缩减至106家,央企重组明显提速。
对于今年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任务,从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在近期的各项会议中的表态来看,已路径初显。
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在11日的国新办例行政策吹风会上表示,推动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和行业板块的兼并重组,优化整合服务业资源,减少重复投资,发挥产业协同效应。通过合并,央企数量还将进一步减少。
在处置“僵尸企业”方面,张喜武称,将坚持分类处置、因企施策,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坚持企业为工作主体,拟采取深化改革、减员增效、清产核资、债务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多种措施加快处置“僵尸企业”,推动兼并重组一批,强化管理一批,淘汰落后一批。处置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分类施策。一是加强管理提升一批,提高运行效率,拓展营利空间;二是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一批,加强创新推动产业转型促使一批企业走入正常发展轨道;三是兼并重组一批,对于自身能力难以度过难关的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合并重组协同发展,形成新的活力;四是对于扭亏无望的企业,实行关闭退出。
在提质增效方面,张喜武在近日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会议中强调,2016年和第五任期业绩考核工作总体要求是,围绕做强做优做大中央企业核心目标,进一步完善业绩考核体系,着力引导中央企业提质增效升级,力争2016年经济效益实现恢复性增长,第五任期实现平稳增长,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贡献。
在加强国资监管方面,国资委主任张毅曾撰文指出,积极落实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主要任务,转变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推动国有企业成为独立市场主体,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稳步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属企业的国有资本纳入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体系,具备条件的进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今年国企改革将在五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表示,一是政企分开,让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是首当其冲的;二是投资运营公司的组建将迈出实质性步伐,并购重组也将进一步提速;三是去产能将成为突破口,对“僵尸企业”的处置将是重中之重,围绕“三个一批”的兼并重组与破产清退将迎来实质性进展;四是垄断行业的改革将加大力度,尤其是电力、石油天然气等行业将进一步破题;五是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等方面或将有大的突破。
沿五路径探寻投资机遇
国海证券表示,央企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大而不强”,资源未被有效利用,且多集中于传统行业,产能、库存普遍存在过剩。随着国内宏观经济增速下滑预期不断增强,部分央企已产生亏损,大批央企也正面临着发生亏损的风险,因此,央企改革势在必行。探寻央企改革投资路线,建议关注以下方面:一是拥有唯一上市平台的集团,重点关注集团对上市公司进行优质资产注入的可能;二是对于拥有多个上市平台的集团,重点关注集团内部资源相互的整合,尤其关注近来改革动作频繁的公司;三是主营业务将会受到政策大力支持的公司,如节能环保领域;四是入选第一批央企改革试点名单的集团旗下迄今为止尚未有实质性改革进展的公司,这类企业往往存在较强的改革预期;五是存在入选第二批央企改革试点名单可能的企业。
中信证券认为,目前,国有经济整体资产证券化率并不高。根据中央对国有企业改革及国有经济的战略布局来判断,提高资产证券化率将是必然。无论是国企改革层面,还是从考核机制层面,具有单一上市平台、资产证券化率比较低并且上市平台亏损的国有企业,将具有较大的投资空间。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