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01日
点击数: 464
今年以来,我国用电消费增速放缓,电力供需从过去总体平衡进入总体宽松格局。电力供需总体宽松,也为电力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创造了良机。去年11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6个电力体制改革配套文件。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已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中经产业景气指数报告监测结果显示,2015年四季度,中经电力产业景气指数为97.8,比上季度回升0.2点;预警指数为70.8,比上季度上升4.1点,连续8个季度运行于偏冷的“浅蓝灯区”。
总的来看,2015年一、二季度,中经电力产业景气指数虽然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有所下行,但从下半年开始,电力产业景气度有所上升,全年电力行业运行总体平稳。
电力行业运行平稳,其实与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宽松是密不可分的。今年以来,我国用电消费增速放缓,电力供需从过去总体平衡进入总体宽松格局,部分地区出现供应能力过剩。
数据显示,1至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512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1%,增速同比降低3.8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16.4%,比前三季度加快3.7个百分点;核电发电量同比增长29.8%,比前三季度放缓2.6个百分点;水电发电量同比增长3.6%,比前三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火电发电量同比下降2.4%,降幅比前三季度扩大0.2个百分点。
从用电量情况看,1至11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504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7%,增速同比回落3.0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同比下降1.1%,增速放缓4.8个百分点,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70.7%,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107.9%。
电力供需的总体宽松,也为电力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时机。2015年11月份,为进一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实施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6个电力体制改革配套文件。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已经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总的来看,6个配套文件牢牢把握市场化改革方向,推进市场建设,鼓励公平竞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既与新一轮电改方案“三放开、一独立、三加强”的总体思路高度吻合,也积极回应了电力领域向社会资本有序放开竞争性业务的社会关注;既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又重视电力商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
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思路,本次电力体制改革通过有序缩减发用电计划,在发电侧和用电侧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将彻底改变我国供用电模式。归根结底,此轮电力体制改革就是要同时发挥好“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促进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高效的电力运行新机制。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在我国电力行业运行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集中发力,是对我国现有的电力体制的一次重塑与市场秩序重构。这将对电力行业的运行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中,有几个方面尤其值得关注。
首先是电网建设方面。根据专家预计,在新的电力体制框架下,输配电网建设将出现一轮投资与创新的高潮。2015年前11个月,全国电网工程完成投资3852亿元,同比增长11.3%。未来的输配电市场竞争将更充分,将会有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配电网的建设中来,这有利于调整电力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是清洁可再生能源发电方面。《关于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通过建立优先发电制度保障清洁能源发电、调节性电源发电优先上网,这意味着长期困扰清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弃水、弃风、弃光”现象有望得到更好的解决,清洁可再生能源将迎来长期稳定利好的发展周期。
此外,在售电侧方面。按照《关于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实施意见》,售电业务将向社会资本开放,多途径培育售电侧市场竞争主体。这意味着一网独大的市场生态体系将被打破,用户将有更多的选择权,这也能敦促提升售电服务质量和用户用能水平。普通电力用户不仅将获得更高质量的电力服务,也将直接享受整合互联网、分布式发电、智能电网等新兴技术所带来的利益。
总之,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推向纵深,电力市场体系的重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有法可依、政企分开、主体规范、交易公平、价格合理、监管有效”的市场体制将加快建立,这既有利于电力行业自身的健康发展,也有助于其他行业企业“降成本”。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