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7月21日 星期日

【抢先看】未来能源圈谁最苦?《中国能源展望2030》是这样预测的

来源:能见派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02日

点击数: 273

能源需求总量增长放缓,2020年、2030年总量分别达到48亿吨标煤和53亿吨标煤。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煤炭消费比重将有较大幅度下降。2020年、2030年煤炭占比分别为60%、49%,清洁能源快速发展,非化石能源2020年、2030年的占比将达到15%、22%。

 

3月1日下午,中国能源研究会发布了《中国能源展望2030》报告。对能源革命背景下2016-2030年中国能源生产、消费、贸易、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供需形势等进行了综合展望。厚厚一大本,不一而足。以下为能见派整理的全本摘要之一部分。

 

 

  经济社会发展展望:

 

本展望期内,预计中国人口总量将于2021年前后达到峰值,变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同时,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劳动人口数量持续下降,占人口总数比重跌破70%,人口红利逐步丧失。

 

新兴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政府将重点培育中西部地区城市群,203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基本完成。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力度逐渐加码,应对气候变化更加积极,环境规制越发严格,这均将深度影响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方式。

 

中国经济步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产业结构持续升级,2020年后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

 

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中国将由工业大国向服务业大国蜕变。

 

  能源需求展望:

 

能源需求总量增长放缓,2020年、2030年总量分别达到48亿吨标煤和53亿吨标煤。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煤炭消费比重将有较大幅度下降。2020年、2030年煤炭占比分别为60%、49%,清洁能源快速发展,非化石能源2020年、2030年的占比将达到15%、22%。

 

中国的碳排放路径将发生重大变化,碳排放峰值可能提前到2025年,2016-2030年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54%。

 

工业用能需求增长放缓并出现峰值,2030年回落至27.5亿吨左右,第三产业用能增加近10亿吨标煤,年均增长5%,生活用能2030年超过8亿吨标煤,人均生活用能接近600千克,农业和建筑业用能水平保持稳定。

 

能耗强度持续下降,2016-2030年累计下降近50%,2030年能耗强度接近美国当前水平。


  能源供应展望:

 

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增速随着能源需求增速的放缓而走低。2020年、2030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分别达到41亿吨标煤,43亿吨标煤。2016年-2030年均增长1.1%。

 

一次能源生产结构向非化石能源快速倾斜,煤炭占比大幅下降。2020年、2030年原煤产量占比分别降至68.8%和58.7%,非化石能源占比则分别扩大到17.7%、26.9%。

 

2030年能源对外依存度接近20%。

 

  煤炭:中国煤炭消费峰值可能已经过去

 

本展望期内,拉动中国煤炭需求的投资建设规模将依次进入高稳期和收缩期,同时,在大气污染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下,“减煤”将会成为中国的长期趋势。

 

中国煤炭消费峰值可能已经过去,预计到2030年消费量回落至36亿吨左右,占能源需求总量的比重降至50%以下。

 

分行业看,钢铁、建材行业及其他终端消费需求将大幅下降,到2030年将降至不足峰值的一半。

 

电力行业煤炭需求也已经进入峰值区,未来仍将在峰值区小幅波动。

 

煤化工,尤其是新兴煤化工行业将是未来煤炭消费的主要增长点,展望期内将保持较快增长,但也不足以弥补钢铁、建材及其他终端煤炭需求的减量,中国煤炭需求总量将会明显回落。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煤炭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难以改观。

 

预计到2020年中国煤炭产能将增加到50亿吨/年,2030年回落至40亿吨/年左右,产能利用率长期保持低位。中国煤炭实际产能大于核定产能,但差距会逐步缩小。

 

在需求疲软、产能过剩的情况下,煤炭生产及煤炭进出口都将受制于煤炭需求的疲弱,鉴于煤炭生产成本中固定成本所占比例很高,边际成本所占比例很低的成本结构,煤炭行业恶性竞争不可避免。煤炭价格将持续低迷。

 

低煤价下,实现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压低全行业平均成本,必然会经由市场竞争淘汰高成本煤矿,中国除了山西、内蒙和西北煤炭主产地以外的各地煤炭产业都将受到不同程度压缩。

 

目前煤炭企业的“失血式”经营不可持续。

 

国内煤炭供应充足,进口将会持续回落。预计到2020年回落至10000万吨的进口水平,2030年降至3000万吨左右。

 

出口方面,中国对东北亚煤炭出口市场的出口可能会增加,预计出口量将在2016年-2018年之间开始有所回升,到2020年有望反弹到2000万吨,2030年达到3000万吨,2030年前后可能实现煤炭进出口基本平衡。

 

  石油:石油需求峰值可能提前到来

 

交通和石化行业、替代燃料、替代原来的发展成为影响未来中国石油需求走势的重要因素。中国石油需求增速将逐步走低。“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2%左右,2020年消费量约6.1亿吨,2020年后增速进一步放缓,2020年-2030年年均增速降至0.8%左右。预计在2025-2030年间有望接近峰值。

 

2030年石油消费量约6.6亿吨。其中,汽油需求2025年前后达到峰值1.7亿吨,柴油需求2015年-2020年间在1.7亿吨上下波动,2030年降至1.57亿吨;

 

煤油、化工轻油和液化石油气在2030年之前未达到峰值,但2025年后化工轻油和液化石油气需求增速保持在1%左右;

 

燃料油需求呈L型走势,2030年保持在2000万吨左右。

 

如果替代燃料快速发展,尤其是电动汽车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石油需求峰值可能提前到来。

 

中国石油剩余资源仍较丰富,国内供应具备稳定的资源基础,东部沿海和新疆剩余资源丰富。

 

预计2030年之前原油产量保持平稳。2016-2030年期间,原油每五年年均产量分别为2.2亿吨,2.28亿吨,2.3亿吨,最高产量将超过2.3亿吨。

 

2030年中国炼油能力可能达到8.5亿吨/年,未来国内炼油能力供大于求将成为常态,油品需求结构与品质要求均将有新的变化,需要通过炼油结构调整全面提升中国石化行业的竞争力,巩固炼油中心地位。


  逐步建成石油储备体系,以政府储备为主、企业储备为辅,储备目标为90天石油净进口量。

 

未来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将主要来自经济增长较快的非OECD国家,石油供应相对充足,全球石油可能长期供大于求。

 

从石油需求、原油产量和炼油能力看,2020年中国石油进口量将达到约4亿吨,占世界原油贸易量的10%。

 

2025-2030年期间,中国年均石油进口量将在4.8亿吨上下,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中长期内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有望控制在70%以内。

 

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但仍以中东为主。根据对世界主要产油国未来原油生产情况的分析,2020年之前中国的原油进口增量将来自中东、非洲、前苏联和中南美地区,2020年之后增量将主要来自中东和美洲地区。

 

未来中国石油贸易政策将进一步开放,有望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石油交易中心。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