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7月16日 星期二

三峡工程,世界水电的奇迹

来源:湖南日报报道组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5日

点击数: 360

185米!这是三峡大坝的高度,站在坝顶极目远眺,大坝的景观远比电视上所看到的更加壮美。

 

9月下旬,“湘鄂赣皖党报记者湖北行”采访团第一站便来到三峡大坝。作为举世瞩目的世界级工程,“大”是我们在坝区采访时最直观的感受。英国曾有一家电视台拍摄纪录片,在5个国家的7座大水电站取景,最终以三峡大坝为落脚点,片名就叫做《大坝:大,更大,最大》。

 

然而,三峡大坝自从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至今,有关大坝的质疑争论之声也从未间断。记者走进三峡大坝,在一种新的语境下去重新认识、解读它,大坝的价值更加彰显。

 

“小船坐电梯,大船爬楼梯”

 

看三峡大坝,最壮观的莫过于看泄洪场景,雷霆万钧的洪流被踩在脚下。

 

大坝的五级船闸也是“霸气外露”。

 

双线五级船闸,号称“长江第四峡”,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闸。为建船闸,三峡建设者削平了18座山头,硬是在坚硬无比的花岗岩上,劈出一条道来。船闸上下落差达113米,船舶通过船闸就像翻越一幢40层的楼房。

 

船从下游驶来,需过大坝上行时,先打开五闸室闸门,船舶进入闸室;关闭下闸门,输水系统充水抬高闸室水位,当水位与四闸室水位齐平时,打开上闸门,船舶就好像爬过一级阶梯。如此上升,直至驶出一闸室,进入高峡平湖。

 

船舶从上游往下游走,过程正好相反。

 

“大船爬楼梯,小船坐电梯”。当地人们形象地描绘船舶过大坝的两种方式。“楼梯”是五级船闸,“电梯”则是即将建成的升船机。

 

兴建三峡工程之前,长江上游大多数通航河道一直处于天然状态,航程艰险。自古就有“川江不夜航”的说法。三峡船闸运行后,通航条件得到改善,长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有这样的一组数据:三峡工程通航后,船闸可通过万吨级船队,设计年单向通过能力为5000万吨。从2003年试通航至今,三峡船闸累计通过货运量6.8亿吨,为蓄水前葛洲坝船闸投运22年来过闸货运量的3.2倍;蓄水后,库区长江干线水上交通事故数量,平均每年较蓄水前减少了约2/3,重大交通事故数约是蓄水前的1/17。

 

为了降低船舶的运输成本,三峡船闸运行10年间,所有船舶都是免费过闸。

 

惠及6亿人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除了航运意义,三峡电站有关人士介绍三峡大坝的主要作用就是两句话:“中间泄洪,两边发电”。

 

这座世界最大水电站,分别位于左、右岸电站和地下电站,共有32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

 

其地下电站尤为壮观,就建在三峡大坝右侧的山体,凿出的一个大洞作为地下厂房。站在地下电站厂房内,感觉十分空旷。记者在现场看到,安装6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依次排开,一个机组的直径就有22米。据介绍,主厂房面积有足球场大,足有29层楼高。

 

截至2013年6月底,三峡电站已累计发电6619亿千瓦时,去年的发电量是981亿千瓦时,占全国水电发电的11.4%。同时,三峡工程投入发电以后,相当于22座百万千瓦级的燃煤发电厂,每年可减少消耗约5000万吨原煤,对改善我国能源结构意义重大。

 

三峡电站发出的电能主要送往重庆、湖北、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8省两市,是我国“西电东送”和“南北互供”的骨干电源点,惠及人口超过6亿。

 

生态保护,经常研究不松懈

 

“高峡出平湖”,真会“神女应无恙”吗?

 

梳理一下围绕三峡大坝的质疑之声,从建坝设想的起始,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就一直是核心议题,直到现在仍“余音绕梁”。

 

记者们在采访时也不例外,甫一见面,就将这些“老问题”抛给了接受采访的三峡工程水利枢纽管理局副局长丁琦华。

 

丁琦华对此似乎早有准备。“虽然这些都是老话题,但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我们一直都当作新问题,经常研究,丝毫不松懈。”

 

丁琦华介绍,从对三峡工程的论证阶段开始,国家就非常重视其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环保部每年都发布《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公报》。从监测数据来看,“利大于弊”的论证结论没有变。建库以后,库区干流的水质保持总体稳定,部分污染物指标还有所改善。

 

丁琦华提到,三峡库区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鱼类资源,尤其是对中华鲟生存环境的影响。大坝建成后,阻碍了中华鲟回到上游产卵。目前,主要通过大量人工放流中华鲟来解决这一问题。

 

针对社会上类似“三峡库区触发汶川地震”的传言,丁琦华介绍,汶川地震与三峡工程没有任何关系。三峡蓄水后,三峡水库沿线设置有24个地震台网遥控监测站,监测结果显示三峡库区地震活动有所增加,但是地震级别并不高,并且地震的频次呈下降趋势。

 

丁琦华告诉记者:“三峡枢纽工程的质量是好的,完全可以满足长期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

 

■短评

 

高峡出平湖

 

长江得安澜

 

  三峡和长江,“相看两不厌”。从这点来说,湖北宜昌是骄傲的。三峡大坝、葛洲坝都建在这里,大坝的雄伟景象,令世界叹服。在这里,汹涌的长江变得温柔。在三峡,长江就像刚出笼的雄狮,而两座大坝就像两个驯兽师一样,把它驯服得服服帖帖。

 

其实,除去航运、发电等现实利益外,三峡大坝带给我们的还是最本质的生存意义。对于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我们很容易体会到长江凶猛起来的可怕,只要一提起1998年发生的那场百年不遇的洪灾,还心有余悸。大片农田变成汪洋,经济损失无法估量。不仅如此,长江洪水泛滥也曾让沿江的城市基础建设受到影响。在岳阳,就有当地人说,因为洪水肆虐,湖区一带的建设一直停滞。

 

虽然三峡大坝存在争议,但有一点是不得不承认的,大坝建成后长江的洪涝灾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近些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民得以安居。其他地方的人很难真正感受到生活在湖区的百姓是如何面对洪涝灾害的,如果没有三峡大坝,这些年来,中下游的人们又将如何平安生活?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