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7月22日 星期一

黔源电力北盘江第十四次鱼类增殖放流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21日

点击数: 231

本报讯 近日,贵州黔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在北盘江流域组织开展"中国华电,度度关爱,北盘江第十四次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先后在北盘江流域光照、董箐、马马崖、善泥坡电站库区投放长臀鮠、光倒刺鲃、白甲鱼等北盘江珍稀及特有保护鱼苗共62.8万余尾。

 

自2008年以来,由黔源电力主导开发建设的北盘江干流光照、董箐、马马崖、善泥坡电站相继投产。黔源电力秉承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原则,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多措并举保护北盘江流域水生生物生存环境。

 

据了解,黔源电力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建成年放流能力80万尾的鱼类增殖放流站,作为流域四个电站永久附属配套设施,并于2012年起与高校开展科研合作,依托北盘江鱼类增殖放流站成立"三峡大学北盘江生态环境研究基地",对鱼类资源保护、放流效果评估进行监测和研究,为持续有效改善北盘江流域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2012年4月26日至27日,贵州北盘江鱼类增殖放流站实施了首次鱼类标志放流。一条条人工繁育的鱼苗,经科研、渔政等技术人员测量长度、重量,并进行标记、暂养后,分别投放到北盘江光照和董箐水电站库区。

 

据科研人员介绍,给鱼做上标记后放流,可以根据标志鱼的回捕记录,掌握它的活动路径、活动水域、生长速度、成活率等情况,通过综合分析,为未来的增殖放流方案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人工增殖放流的实际效果。

 

当时选用两种方式对鱼苗进行标记,均不会影响标志鱼的正常活动,一是T-tag锚标法,用标记枪将一个带有明显标志的标签置于鱼的外体上;二是荧光色素标记法,将荧光剂注射在鱼身上某个部位,捕捞时能判定是否属本次标志的鱼苗。2012年,共标记鱼苗3400尾,占北盘江鱼类增殖放流站每年放流数量的5‰,按计划于2012年8月和12月进行捕捞和评价放流效果。据了解,这也是贵州省首次实施鱼类标志放流。

 

此前,黔源电力已经确定北盘江流域石板寨电站不开发、马马崖二级水电站暂缓开发,舍弃发电水头共51米,使干流天然河段长度增加近24公里;投资建设环保工程,光照水电站采取分层取水措施,董青水电站进水口设施前置挡墙取水,缓解下泄低温水对水生生物影响,开创了我国大中型水电工程通过工程措施解决生态难题的先河;善泥坡水电站在坝后设置装机0.55万千瓦生态机组、马马崖一级水电站设置1.8万千瓦生态机组,不间断下放生态流量,满足下游水生物生存需要。该公司还将善泥坡水电站原堤坝式开发调整为混合式开发,对北盘江中在流水环境产粘沉性卵的鱼类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自北盘江鱼类增殖放流站2009年建成以来,黔源电力先后进行了14次增殖放流活动,累计向北盘江流域放流鱼苗440余万尾。

 

(罗光涛 胡石)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