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7月22日 星期一

中电建投建尼泊尔上马相迪A水电站投运

来源:中国电力报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0日

点击数: 282

 尼泊尔上马相迪A水电站是中国企业在尼泊尔投资建成的首个电站项目。刘永强 摄

 

9月26日,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建")以"一体化"模式投资建设的尼泊尔上马相迪A水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从此,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世界版图上又多了一处闪亮的坐标。

 

作为中资企业在尼泊尔投资的首座电站,上马相迪A水电站不仅树立起以资本投资带动中国标准、中国设计、中国施工、中国装备"走出去"的价值典范,更以其成功实践诠释着中国电建以投资驱动转型升级的示范效应。

 

"中国速度"缔造的履约传奇

 

尼泊尔,水电资源丰富,主要依靠水力发电的尼泊尔全国装机容量只有80多万千瓦,严重的电力短缺使加德满都被划分为7个区域每天轮流停电。

 

为解决电力缺口问题,近年来,尼泊尔加大了水电开发力度,这与实施海外优先发展战略,以投资为先导带动全产业链"走出去"的中国电建,找到了通过合作实现共赢的契合点,由此成就了上马相迪A水电站这个当时尼泊尔最大的外资能源项目,也是中国企业在尼泊尔投资的首个电站项目。

 

上马相迪A水电站坐落于尼泊尔西部的马相迪河,是一座径流式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2.5万千瓦,约占尼泊尔全国装机容量的5.72%,投产后每年将提供约3.17亿千瓦时的合同电量。中国电建采用BOOT模式投资开发,总投资额约1.66亿美元,包括建设期在内的特许期共35年。

 

作为中国电建转型升级以及实施海外优先发展战略的先锋力量,中国电建集团海外投资有限公司(简称"电建海投")承担起该项目开发的重任。同时,该项目从设计、施工到监理、运营等均由中国电建的骨干企业承担。

 

"该项目的成功运作,不仅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兴业的生动实践,也肩负着中国电建以投资'一体化'模式将'全产链优势'转化为'价值链'的重要使命。"电建海投董事长盛玉明说,"尼泊尔是中国电建的传统市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和项目管理经验,并拥有'一体化'产业链优势和成熟的团队支撑,我们才有信心在尼泊尔建设一流工程。"

 

2013年1月8日,水电站主体工程开工;2013年12月16日,大坝成功截流;2015年3月9日,引水隧洞全线贯通;2016年4月23日,厂房1号机转子吊装就位;2016年7月30日,大坝下闸蓄水;2016年8月,送出线路送电成功……即使大地震和海关关闭造成工期延误近10个月,上马相迪项目两台机组仍然在不到4年时间内先后投产发电,在尼泊尔水电建设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上马相迪闪耀的智慧之光

 

首次以投资者的身份来到尼泊尔,难免"水土不服"———在项目审批方面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当地政府也没有明晰的办事指南。作为一个资源高度依赖进口的国家,有的施工材料还需要进口国政府的审批许可。此外,尼泊尔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也着实令人头痛。

 

"按照常规,一项手续可能几年都走不完,还有可能被束之高阁而最终丢失,只有安排专人时时跟进。"项目公司行政事务部经理刘新峰深有感触,"申请爆破许可和森林土地许可时,我们每天去蹲点,这两项文件最终只用了半年时间就批下来了。"正是凭借这样的耐心,上马相迪项目各类批准均实现高效审批,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

 

开工之初,当地的尼泊尔人常常以各种方式阻止施工,并提出超出常规的利益诉求。该项目自2013年1月开工后,枯水期3个多月的施工黄金期都因阻工而耽搁。

 

"中方人员和当地人直接接触容易发生冲突,怎样才能与村民进行有效而顺畅的沟通"是项目公司总经理陈文一直思索的问题,并很快找到了答案———在项目公司的支持下,一个由50余人组成的协调委员会正式成立,成员都是由村民推荐的当地有影响、有威望的人,职责包括协调理顺社会关系、出面解决罢工阻工、协助项目征地、帮助项目公司细化分解社会责任工程。委员会成立之后,作用立竿见影,阻工事件越来越少,村民们对于工程建设也由最初的反对转变为支持。

 

根据当地法律,尼泊尔政府的外资投资批准文件所用资金均以卢比计算。该项目建设的4年中,卢比兑美元贬值约30%,如果按照该项目最初批准的卢比金额,项目建设可能会因资金不足而停工。唯一的办法就是获得尼泊尔工业部对项目卢比总投资额增加的批准,这在尼泊尔也未有过先例。面对挑战,项目公司积极沟通,提供支撑文件。上马相迪项目由此成为尼泊尔第一个因货币贬值导致项目卢比总投资额增加,而最终获得批准的外资项目,为今后中资企业赴尼泊尔投资积累了经验。

 

  产业链一体化打响的"中国品牌"

 

上马相迪项目现场则上演着另一番精彩,来自中国电建的骨干企业组成的"一体化"专业团队,正为了建设精品工程、打响中国电建品牌的共同理想而奋力打拼。

 

在电建海投的引领下,设计单位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水电十一局")、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水电六局")集而成团,踏上了尼泊尔的征程。"产业链一体化模式,契合建筑行业发展大趋势,延伸了电建集团水电建设核心主业的产业链。这种模式是一种创新,在建设期,设计、监理、施工、制造各方以业主为龙头,发挥各自优势,快速反应,高效整合资源,实现交易成本降低和减少各方及整条产业链内耗的目的。"经过一系列重点工程的成功实践,盛玉明深有感触也充满信心。

 

水电十一局负责项目永久营地工程、水电站土建、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坚持"质量为先、创建信誉"的理念,该公司从人员、材料、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影响质量的因素着手,把质量管理贯穿到各个环节,努力实现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

 

距离上马相迪项目投产发电的目标越来越近,但尼泊尔国家电力公司承担的送出工程迟迟不启动。为了机组早日并网发电,项目公司决定建设一条应急输电线路。水电六局最终中标了这条长20千米、共54基铁塔的132千伏线路,历时16个月完成了施工任务。

 

互利共赢之中的责任担当

 

"建一座工程,树一座丰碑,交一方朋友,传一世友谊。"这是中国电建开展国际业务的初衷,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在通往上马相迪项目现场的路上,一条近400米长的交通隧洞不仅方便了施工车辆、附近村民的出行,还吸引了一波又一波前来参观的尼泊尔人,成为当地一处名副其实的"旅游景点"。原来,这条为便于施工、解决出行难题的交通隧洞,无意中创造了一项"尼泊尔之最"。

 

秉持"绿色发展、科学开发、以人为本"的理念,中国电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自开工以来,项目公司共实施社会责任100多项,投入资金100多万美元,涉及项目主要有技能培训、医院、学校、生活引水、道路、桥梁等,累计为当地社团、党派、学校等组织捐款2.6万美元。平时,在上马相迪项目各个岗位工作的尼泊尔员工有260人左右,施工高峰期时能达到1300人,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也培养了大批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

 

"上马相迪水电项目让我得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养成了很好的生活习惯,还掌握了很多专业技能,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测量工Santoshpandey说。

 

8月27日,尼泊尔国会议员嘉明德拉为项目公司颁发了社会责任项目完工与感谢证书,并称赞道:"中国电建海投公司在尼泊尔的水电投资建设项目中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及学习的典范,我们号召其他电站项目向上马相迪学习、向中国电建学习。"

 

当帕纳斯灯点燃的那一刻,源源不断的绿色电能被输送到千家万户,而电建人在异国他乡凭借非凡的勇气与过人的智慧演绎的中国故事,也将随着川流不息的马相迪河水传播与颂扬。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