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23日
点击数: 369
由于投资大、周期长、利润少,水务工程建设以往主要靠政府投资。近年来,本市创新投融资体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全市水务建设和运营,在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水环境治理、水厂建设等方面,五年共计撬动社会资金500亿元,已经形成了健康、完整的水务基础设施投融资链条。
近日,北京水务投资中心收到了第一笔南水北调水费收入,并已开始偿付工程投资的贷款本息。这也意味着"未来水费收益权质押融资-投入水务基础设施建设并发挥效益-逐期逐批偿还融资"这一水务投资新模式完成了闭环运行。
为加快全市水务工程建设,满足资金保障,2011年11月,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北京水务投资中心,承担投融资工作,并对银行贷款及债券等金融产品进行统贷统还。投资中心撬动社会资本,做成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南水北调市内配套工程建设。
南水北调的配套工程所需的资金异常庞大,工期三年,每年都需要50亿到80亿元资金。政府拨付资金要经过重重决议、审查,一圈程序走下来,资金到位往往和工程建设不同步。"工程干到这儿了,钱还没到账,那就要停下来'等钱'。次数多了,难免耽误进度。"市水务投资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2011年底,本市正倒排工期修建南干渠,资金一度有些跟不上趟。投资中心成立仅10天,就为南干渠争取到了北京农商银行的贷款,额度达5亿元,解决了燃眉之急。随后,东干渠91亿元,密云水库调蓄工程37亿元,团城湖调节池33亿元……有了如此高强度、长时间的资金持续注入,输水环路也迅速如长龙般延伸。
南水从进北京,到入水厂,这中间十大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资金都有社会资本的身影。投资中心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张《南水北调市内配套工程项目图》,上面清晰标示着每项工程的名称、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其中既有东干渠、南干渠、通州支线等输水工程,也包括团城湖调节池、九级泵站等调蓄工程和配套水厂,累计吸引社会资本近260亿元。完工后,投资中心收取南水北调用水户的水费,用于偿本付息。
2012年"7·21"暴雨后,水务部门对全市河流一一排查,发现总共有174条的中小河流行洪不畅,分布在除东、西城之外的14个区。当年年底,中小河道治理工作启动,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疏浚。
174条河流,总计1460公里,不但要拓宽、挖深、疏浚,还要根据每条河流的情况加固堤坝、绿化造林、涵养水源、截污治污。三年治河,如今,已有累计240亿元社会资本投入中小河道治理工程。疏浚后的河流织就一张覆盖全市的"水网",在今夏的暴雨中,雨洪被圈在河道里,沿岸没有发生大规模满溢。
目前,本市水务基础设施建设已进入高峰期,需要大规划统筹、大资金支撑、大平台融资。为了给首都水务建设提供更为稳固的资金保障,北京水务投资中心也在不断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据统计,至今约有500亿元社会资本用于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中小河道治理等建设项目。(记者 朱松梅)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