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从“世纪之恋”走到“百年之痒”能源结构转型 一场谁也逃不了的革命

来源:中国电力报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16日

点击数: 1021

11月6日,“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召开期间,中央电视台二套《对话》栏目组来到论坛现场,以“能源转型企业领袖对话”形式录制节目。国内外政要、专家学者,以及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的大佬们齐聚一堂,现场观点激烈碰撞、经验坦诚交流、问题务实沟通,精彩处还不时爆出阵阵掌声。


  节目现场,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玉卓,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助理张丽英,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钢,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朱共山,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瞿晓铧等发言嘉宾,从企业的视角交流讨论与能源转型密切相关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商业模式和融资机制创新,以及能源互联网的市场机遇。本报记者全程参与了节目录制过程,并第一时间撷英咀华,在节目播出前抢先呈现。

 

 


  央视二套“能源转型企业领袖对话”栏目录制现场。 记者 王华峰 摄


  “新旧能源是对立又统一的联合体”


  人类和化石能源的“世纪之恋”已经持续了近两百年。目前,这场“恋情”已走到了“百年之痒”阶段。当新一轮能源革命开启之时,传统能源企业无一不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转型。虽然有时作出一个转型的决定并不艰难,但转型之路却不可能一帆风顺,华丽的转身背后是凤凰涅槃般的阵痛。


  “压力确实很大,非常大。”张玉卓坦言,面对角色的逆转,作为全国最大煤炭生产商的神华集团正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市场萎缩,需求也不旺,神华面临很大的难题。如果继续做大煤炭、煤电产业,将来就会面临很大的问题,挑战非常大。”张玉卓表示,神华在困境中正努力向新能源方向转型,大力发展煤炭清洁化利用及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


  这种转型阵痛不仅反映在煤炭企业,同样也反映在全能源行业。“能源结构转型,不仅是要革化石能源的命,也是革我们消费者、新能源的命。面对这场革命,谁也逃不了。”瞿晓铧一语惊人。


  瞿晓铧提出,转型首先要对消费者革命,怎么样让能源消费端更加节能、高效,这需要消费者转变认识并付诸行动;其次,能源结构转型是化石能源的清洁化革命;此外,也必须进行体制改革,让机制更具活力,促进产业发展;最后,能源结构转型,也要革新能源企业自己的命,现在风电和光伏的度电成本与火电相比还是缺少竞争力,未来要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努力降低成本。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风电技术设备研发和制造企业,金风科技的董事长武钢认为,可再生能源和化石能源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联合体,它们的共同目标就是实现未来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包括未来的20年之内,可再生能源要实现更好、更健康的发展离不开化石能源,如果没有了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可能100%地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因此,这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过程。”对于新一轮能源革命的完成时间,张玉卓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薪柴到煤炭的更替经历了上千年,从煤炭到油气的更替也已跨越了至少150年。从目前化石能源占比90%到非化石能源占比90%需要多长时间呢?这可能是一个哥德巴赫猜想。


  当然,时间越短可能越有利。”“首先人类已经没有时间再等一千年了,这一点非常明确。此外,化石能源被取代可能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因为技术进步要比原来快得多。”朱共山说。


  “发展新能源‘三分’靠技术,‘七分’是观念”


  “石器时代的结束不是因为缺少石头,同样,化石能源时代如果结束也不是因为缺少了化石能源,而是因为人类需要并且找到了更加清洁,同时也更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其他能源方式。”瞿晓铧的一席话让全场又陷入极度冷静的状态。


  张玉卓提出了我国能源转型的两个重点,一是把化石能源的清洁化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煤炭一定不能再是粗放的利用方式;二是加快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所以现在需要化石能源来帮助可再生能源尽快降低成本。


  谈到新能源发展,朱共山用了个时下流行的词汇“白富美”来形容。“白是清洁、绿色,富是投资市场价值非常大,美是永葆青春、用之不竭。” “不要忘了,‘白富美’也意味着消费成本较高。”张玉卓一针见血。


  伴随着探讨话题的深入,新能源的成本和并网问题成为论坛现场参与量最大的讨论议题。


  “世事三七开,我觉得发展新能源也要‘三七开’,‘三分’是靠技术,‘七分’是观念。”瞿晓铧举例,近年来,光伏装机单位成本在不到10年时间里从六七万元下降到了六七千元,几乎下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但比起火电来还有很大差距。10年之后,有望实现新能源与火电、水电成本水平相当。届时就可以实现平价上网。


  除了成本下降的压力,武钢总结了新能源“并网难”的几大难题:一是难并网,二是难收购,三是难结算。他指出,弃风、弃光的原因主要包括,开发布局不合理、当地电力消纳能力不足、电网建设延迟、外送电通道容量有限等。


  张丽英认为,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消纳清洁资源的平台,这个平台包括物理平台和机制平台。“我国特殊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新能源的消纳需要一个大范围、远距离输送的物理平台,把富集地区的清洁能源送出来。此外,还有电网和电源规划相统一的协调机制,要建立火电调峰的补偿机制,同时还要建立在全国范围内优先消纳清洁能源的机制。”讨论最后,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在总结发言中,给大家描绘了一幅未来能源发展的愿景画面:将来的能源应该像空气一样,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却又无处不在。不会有资源的枯竭,也不会为了抢夺资源发生战争。我们既可以享受到现代文明的便利,还能够生活在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环境中。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