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普中国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08日
点击数: 775
在三峡大坝的建设过程中,有两件大事都是在历史上的昨天——11月6日完成的。1997年的11月6日,三峡工程进行大江截流。2002年的11月6日,三峡大坝导流明渠合龙。
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会在三峡建大坝吧!
在三峡建大坝的设想,和长江洪水有关。长江洪水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公元前185年西汉吕后执政时期,此后直到1911年,在2000多年的时间中一共发生较大洪灾214次,平均约10年一次,而且在近代有加剧的趋势。例如20世纪发生了1931年、1935年、1949年、1954年、1998年、1999年大洪水。
1949年前,常常因为洪水暴发而形成饥荒、瘟疫,动辄死亡几万人乃至十几万人。1949年后,虽然洪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大幅降低,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损失总量却越来越大。
长江属于雨洪河流,造成洪水的主要原因是暴雨成灾。有的年份,上游及中下游暴雨并发,洪水重叠,全流域就会出现大洪水。
过去,由于上游水库蓄洪能力不足,中游缺少足够容积的调洪、滞洪场所,河道泄洪能力又不强,当洪水来量超过河槽安全泄量时,势必造成堤防溃决,洪水漫溢成灾,尤其是在湖北湖南的荆江河段、洞庭湖区、武汉市等处,洪水风险最大。
长江湖北宜昌段以上流域的洪水流量占汉口段的大半,也就是说,只要宜昌发生特大洪水,就会对中下游地区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宜昌以上河段选择合适坝址,兴建一个能够调蓄长江洪水的特大型水库,就可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很大程度上免遭洪水灾害,三峡坝址正好符合这一条件。
已建成的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可有效调节并控制宜昌以上洪水来量,减少下泄流量,有效保证荆江河段的行洪安全,对城陵矶、洞庭湖区、武汉等地的防洪安全也有很大作用。
三峡大坝建成后,对长江流域的防洪和发电产生了很大的贡献,不但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了“百年一遇”,基本解除了上游洪水对武汉市、洞庭湖区以及江汉平原的威胁,而且三峡电站平均约1000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也相当于每年节约5000万吨煤,大大减少了空气污染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对三峡大坝的建设,一直存在着正反两方面的意见。因为它带来的库区泥沙淤积、坝下河道冲刷、移民、生态环境以及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的影响等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如何科学总结三峡大坝的得失,也将是科学界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